“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名与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这是《恰同学少年》的歌词,读来气势磅礴,看到这数字便让人振奋不已。
《恰同学少年》,是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虽被定位为红色偶像剧,却有值得深思的主题: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老师应该怎样育人,是什么原因在那个时局动荡的时代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倘若毛泽东一代人是为了改造中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而读书,我们这一代又是为什么而读书呢?……观一剧而深思今日中国之未来,展转反侧——
剧中有一个虚构的人物——刘俊卿,这一反插的人物,其人物性格、心态及所思所做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形成显明对比,不仅突出了整剧矛盾的尖锐性,也突出了教书育人该怎样教怎样育,以及一个孩子在成长中父母引导的重要性,还有一群好的同学的影响性……不是有句老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么?虽然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可未必是最了解孩子的,最了解的还是身边的同学、朋友,踏入社会后则是身边的同事。要说最真挚的友谊不就是在学校的几年吗?即使踏出校门,依然怀念在学校时读书的生活,与同学间的嬉笑过往,还有那校园里留下的足迹与身影。
在剧中,刘俊卿考入第一师范后,在入学时,他的父亲挑着行李送他上学,被老师拦住,老师说入了学校一切生活自理,还问挑行李的是刘俊卿什么人,刘俊卿说是他雇的挑夫,他父亲没说什么,只是小声的自言自语。校中刘俊卿与富家子弟王子鹏交往甚密,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为了供俊卿上学,他的父亲把女儿阿秀卖给别人做丫头。在上完课吃中饭时,阿秀给少爷子鹏送饭,遇到了与子鹏一起吃饭的哥哥俊卿,两人没有相认,阿秀送下饭就走了,刘俊卿把打来的饭倒进了垃圾箱,和王子鹏一起吃送来的饭菜。蔡和森一家靠蔡和森省下学校发给的微薄津贴度日,蔡畅到学校看望哥哥,却看到蔡和森吃刘俊卿的剩饭还被他羞辱,就在这时,徐特立挤进人群,从蔡和森手中拿过剩饭吃起来。这个虚构出来的人物刘俊卿,是个贫家子弟,外表文雅、俊秀,内心狭隘、自私,一心出人头地,是个典型的心态不平衡的学生。刘俊卿的不平衡发展不也正反应了教育的一个疏忽,学生的心理教育,心理的发展。在学校里老师教着书本,学生啃着书本,在家里父母的一双眼睛盯着书本,盯着那一张卷纸,几个数字,那么多的课外辅导班、学习班,把孩子当机器似的转,是机器也要休息,何况还是在成长中的孩子,为了学习为了分数剥夺了孩子应有的快乐,爱玩的天性,当他们回忆他们的童年时,除了空白与整日整夜的啃书以外还能留下什么?在这样的重压之下,人的心态能不产生畸形吗?连成人都无法承受,何况是心志还未成形的孩子?只是捧着书本而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社会,知识也成了死知识,我们需要的未来的主人就是一群只会空谈理论而无实际的人吗?虽然这不能一概而论,可是不由得人不去想。刘俊卿这个角色太有教育意义了,值得所有教育者反思。每个孩子都有梦想,也都有缺点,为师者要注重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而在现代教育中,不是有很多像督学那样的教师角色吗???当校长、王子鹏一干人等来到刘俊卿家徒四壁的家里,之后也没有任何人对他实行教育。刘俊卿是一个自卑的人,极力掩饰自己的家庭,当自己的全部暴露于师生面前的时候,他的心已经很创伤了,可是大家的冷漠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些让他更觉得,自己以前的虚荣是对的,更激起了他内心的自卑和孤独。在自卑与孤独之下,他的不自信的眼光开始变得凶残,变得可怕。瘦削的他拿起来了与他气质严重不符的手枪。可是是谁成就了这样一个人?不正是他身边的一师的同学和老师吗??在刘俊卿这人物身上,也同样有着少年的朝气和积极,为了得到第一名,他半夜苦读,为了让别人承认他,不停的学习,为的只是让成绩保留住他心里一点的自尊与自信,这样自卑与不敢昂起头的一个人,没有人为其疏导,时间久了心理又怎能不出问题?
可是时代毕竟不同,他们所处的动荡时代,让人想到中国的发展,改造社会,改造当时中国的动荡局面,推翻封建思想,接受新思想,对日本的侵略及当时政府的软弱的愤慨,让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为了建立统一的新中国努力奋进。也必有人会讲,我们所处的和平年代,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作难找,毕业即意味着失业,一边是央视的“恰似同学少年”剧,不合时宜的卖命的吹嘘着“理想”、“信念”。为工作而发奋读书,从而以改变自身命运,处于目前的社会和现实,为以后的市场竞争和工作需要,在学校读书时候,多读书籍,储备自身能力,从而进入社会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的是找个好工作,有个好饭碗。目前千万的农村大学生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除了读书用功,还能如何?可是这读书的性质变了吗?动荡时代的读书是为一个信念一个理想,现在的读书只是为自身有个好前途?时代的转变,致使学习的目的也在改变,我们所处的时代,已不再是毛泽东那时的时代,虽然这个时代有些地方依然要变革,不变革不足以发展,要发展必先变革与完善不足。可这变革与完善不足,不还是要从学习中求得吗?一则是要脚踏实地,一则是要有大志向,这是剧中萧子升与毛泽东的两个观点,无孰对孰错之分,中国要发展,不能只有一种人,而是要众多的人,众多的力量一起努力才能发展。
且不去看剧中的人物是怎样的,编剧把少年的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萧子升、杨开慧等人写成什么样,毕竟《恰同学少年》是文学作品,虽尊重史实,也是加了许多文学色彩在里面的。今时今日的中国,历经了几千年帝王更替,朝代变迁,又经民国、抗日……到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一路的风霜雨露,一代代的领导者,付出了多少代价。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已然由那个千疮百孔的封建帝制国家跨越到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到屹立于世界的怏怏大国。毛泽东一代人建立伟绩的过程,我们这一代是不曾得见,更多的是听长辈们提起,但中国这近二十年的发展,我们这一代可是亲眼得见的。由原来的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现在的载人卫星发射成功,由原来的土屋平房,到现在的楼层叠出,由原来电视的普及,到现在电脑的普及,由原来电话的稀少,到现在手机的普遍……仅仅是二十年间的变化就如此明显,原来国民经济的萧条到现在经济的繁荣,到现在民众更注重精神的满足。“民以食为天”,吃饱了自会去想更加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可是在繁荣富足的另一面,也同样会有吃不上饭的人,上不起学的孩子,只要我们大家都省下一点,就可以让一个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中国已经经历过落后就要挨打的岁月,经历过民众的愚昧,那些都是因为教育的不普及,要想改变中国,唯有教育,这不仅适用于建国以前,也适用于现在这个蓬勃发展中的国家。现在的中国才正步入少年,以前的坎坎坷坷正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一个孩童的成长也是最惊人最快速的,步入少年的中国更要有所作为,而教育是根本。能接受教育的孩子在大多数,可是因贫困而上不起学的也大有人在,他们渴望步入学校,走进教室,坐在讲台下听课,他们渴望学习,渴望获得知识的浇灌,而坐在明亮教室里的孩子,是不会体会到这些的。他们不会体会到,就算饿着也要省下钱来买本书,买个本子……我少年中国,教育是首当其冲。
“经世致用,就是做于国于民有用之事,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以今时今日论,首要大事,当推教育,我中华百年积弱,正因民智未开,只有大兴教育,才能以新知识新文化扫除全民族的愚昧和落后,教育人人,则人人得治,人人自治,则社会必良,社会改良,则人才必盛,人才既出,则国势必涨,以此而推论当今之中国有什么事教育还大,欲救国强种,有什么手段能比教育还强……他日学成,以我之所学,为民智之开启而效绵薄,为民族之振兴而尽一已之力,这不正是诸位,经世致用的最佳途径吗?”此言出自剧中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挺深刻的一段论述,鲁迅赴日本学医,不也正是为救国强种,民智之开启吗?教育岂不比一人的文字语言有力?现在的教师还是少,贫困山区的教师更少,好的教师更少,能像孔昭绶那样的校长也少之又少。一个老师不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做一个人,怎样做一个与国与民有用之人,而不是为盗为害,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重大的影响。一个好的老师,言行端正没有偏见的老师,亦师亦友的老师,学生是最喜欢的。学生对老师是有种尊敬的,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对学生产生鼓励,也会对学生产生伤害,学生尊称一声老师,这老师二字的份量何其重啊!老师不仅要以身作责,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要有其合理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呢,还是我们应该舍弃应试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我想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还是应该从学生本人身上,去找原因。什么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怎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先进的,更利于培养真正的人才的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深思考的问题……”这不仅是那个动荡局势下教育者思考的问题,也是在这个时代困扰教育者的问题,特别是出了韩寒之后,教育界可谓在一段时期内颇不平静,至今仍无定论。一面是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一面是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一面是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增大,一面是学生为有个好前途,拼命读书……矛盾在尖锐化。世界上的事本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相对。
中国的迅速发展,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努力,已不再是那个落后挨打的国家,中国人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令世界各个国家刮目相看,屹立于世界的怏怏大国,今日以其实力证明着这少年中国的迅猛与强劲,少年中国的发展,不可获缺人才,而人才则需从教育中来,从学习中来。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有一些是引用的,引号中的是剧中的台词,最后一段引用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 想写就写,想说就说,说出来.写完了,真是一个痛快... 很少能看一个电视剧让我想这么多的,似乎又找回了豪迈的自己 "山川在我脚下,大地在我怀中" 真叫一个过瘾 我一向不是很喜欢任公(梁启超)的文,不过这!少年中国说!还是蛮值得一看 写完后再看...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写出来的,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