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有些事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能说不敢说也不好说,需要有实力有勇气的人去戳破那层窗户纸。
9月12日,《半月谈》公众号发文对党建设施奢侈化现象进行批判,揭示出的问题让人感到心疼。
一个“党建”牌12个大字花了31万元,一条标语花44万元,一个党建公园花7000万元。
中部某省一村高速出口树巨型党建牌,长10丈多,高3丈多,花费44万元。
北方某地一广场,“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12个大字,每个字6米高、6米长,花费31.18万元。
中部某市一党建公园,占地1.9万平方米,花费1500万元。
西南某地一党建公园花费7000万元。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还真没富到那种程度,况且即便有花不完的钱,这些做法也违背了党的初心和宗旨。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思想路线和灵魂是实事求是,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是艰苦朴素。
基层党建的重心应该是广泛而密切地联系群众,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与群众休戚与共,知冷知热,努力解难题,办实事。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党建上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大水冲来的,一分一毫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取之于民当还之于民,把钱花在实处刀刃上,用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然而,据基层工作同志讲,横幅标语满天飞,标识制度墙上贴,一年不知道换了多少牌子,为了贴牌子墙都不够用了。
这些不仅仅是乱花钱消耗财力物力的问题,更大破坏性在于消耗基层干部的热情和干劲,消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依赖。
如何让党建回归本质、恢复本色、彰显本分,是一个极其严肃而紧迫的问题,事关作风形象乃至生死存亡。
德国工程师曼弗雷德·布罗克是中国一汽外籍技术专家,在国内很多地方工作和生活过。他说,“谁是共产党员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判断标准只有一个,那些工作最努力、最能吃苦的往往都是共产党员。
今天再拿这条标准衡量,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感到面红耳赤。别说最能吃苦,与群众保持一致,不搞特殊化、不搞官聊主义的都已经很优秀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詹国枢说,某地举办学术会议,年过花甲的老教授在烈日下排好站位,等候年轻的领导前来接见合影,一等就是近20分钟。
一位体制内朋友讲,一二百人在会议室等大领导来作教育动员,直到中午十二点才把领导等来,中午一点钟了领导仍在侃侃而谈,气定神闲地说一定要反对形式主义,一定要实事求是,似乎他就代表着真理,代表着智慧。
有形的设施是浪费金钱,无形的作派则透支生命。
转变作风永远在路上,这条路是走进基层一线,走进群众内心的风雨兼程之路,不是在会议室中,在讲话稿里,在横幅标语上的坐而论道、自以为是、趾高气扬。
接地气才能得人气,用诚心才能换真心。
奢侈化、形式化、文牍化、繁琐化搞党建,看着让人揪心、让人担心,真的不能如此浮夸,如此浅薄,如此糊弄,长此以往难题怎么解决,事业谁来担当,人民如何满意?
忧国忧民亦忧党,为党分忧是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对党忠诚的重要体现。
任何一级组织、一位领导,在干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应拷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