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记本:《凡人琐事》

评论:0  

2012年11月30日

阴天

星期 五

第一次浏览凯迪网
作者/laolu
  在我看来我们这内陆贫困省份中,最穷的地方当属“毕节专区”了。对于毕节地区,几十年来前前后后也去过几次,最长的一次约有好几个月之久,那也是第一次。所谓的“支铁”支援川黔铁路建设,时间是文革前的1965年。最深的印象是当地一是很冷二是很穷,冬天小孩子上学穿草鞋单裤,手里拎着一个小铁桶,里边有点燃的焦炭,一个绳子栓着铁桶,他们一边走一边使小桶在空中转圈,火苗从冒出来桶外,就这样一边取暖一边玩耍。他们在木板和油毛毡搭建的教室里,四面透风,天寒地冻,学生的笔被冻得写不出来字,不时的用嘴里冒出的热气去“解冻”。即使如此恶略的环境下,我结识的一对年轻夫妻老师,男老师每天清晨还到“大河边”(我们住的地方叫大河边矿区)去读唐诗!
 文革以后我曾到“毕节地区”招过生,还有一次是以专家组的身份去“评估重点学校”,那时节条件好多了。最后一次是到水城煤矿给他们安装自动电话。哦,还有一次是陪同临近省份学校的领导,参观游览“打鸡洞”。曾听说,胡耀邦当总书记时,“万里”曾对他说:“应该到贵州的毕节地区看看”,后来胡总书记坐中巴车真的来了一次考察。我写这些残存的记忆是因为,最近出现了《贵州毕节五流浪男童“闷死”垃圾箱》中的事件!此后本市报上头版刊登,全是动员检查和救援流浪儿童的行动。并且这事件后有八名官员被免职。我在凯迪网上‘猫眼看人’中看到:“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毕节的五名男童的死亡,不是小事,是社会、天下的大事。毕节是贫困地区,曾得到上级领导的重点关怀和扶持。是好的先进典型。媒体报导的是阳光,幸福。可就在这里,五个九到十三岁的男童,长期在当地公众的眼皮下流浪、乞讨,而无人救助,无人关爱。晚上生火取暖被决死在垃圾箱里。天下,人类社会那有这样的惨死。难道说穷就使人冷漠、冷血,失去人性。动物都不如。”“ 贵州毕节事件调查:遇难儿童叔叔不能说出5个孩子名字”?当我看到“凯迪网编辑部一篇采访后,又很为这位贵州的好记者担心!文章转贴如下:凯迪:独家专访李沐子:我的父亲李元龙。 凯迪编者按:贵州“毕节五亡童”事件最早爆料者李元龙从昨天中午1点钟后消失于网络,而广大网友呼吁其上网跟帖发帖。凯迪编辑部今天上午联系上李元龙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李沐子 ,专门聊了聊他眼中的父亲李元龙。凯迪编辑部 :李沐子:对,我想都是有人在旁边监视,有一定程度的通讯自由凯迪编辑部:听说你父亲想去美国看你,已经有一年不怎么写文章了,为了护照申请通过,有这回事吗?李沐子:是真的!其实不止一年了,我是2009年12月28日出国的,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他就开始停止写文章,申请护照,当时有关部门说先停一年,到了2011年,表现好就给护照;到了2011年,又说下半年;到了下半年又说2012年;2012年到了,又说过了18大;现在18大过了,不知道有关部门什么想法……凯迪编辑部:你父亲当时怎么想?
李沐子:他2009年初的时候是很配合,心想拿到护照再说,就没写文章了。后来有点灰心,不过也没写。
凯迪编辑部:他写什么文章?
李沐子:应该说没写评论文章,只写点一般散文、随笔一类的,与社评无关的。
凯迪编辑部:你觉得父亲是怎样个性的一个人?
李沐子:他嘛,有正义感,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同时有点固执,平时很乐观开朗。
凯迪编辑部:父亲是写了哪篇文章发在哪里而因言获罪的?
李沐子:发表他文章的平台主要是《清新论坛》、《议报》等,都是海外的中文平台,他当时总共发表了5篇文章在海外的网站,包括《在思想史加入美国国籍》、《不光涮涮书记》等。
凯迪编辑部:当时有没有媒体报道过你父亲的经历?
李沐子:当时有媒体采访过,都是海外的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BBC等。没有任何一家国内媒体采访过
凯迪编辑部:他在帖子上说,他帮助过很多贫穷孩子,这些你都知道吗?当时家里人怎么看?
李沐子:关于他帮助贫困孩子,是个很长期的过程,最开始帮助贫困学生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他帮助的方式,主要是采访和报道毕节是个贫困地区,有很多孩子考上了大学没钱交学费,他就去采访报道这些考生,呼吁社会帮助,当时我跟着他去过很多贫困学生家里,他长期坚持这个工作,报道了好几年;后来毕节地区某专员亲自打电话到报社,说我爸爸报道得太多了,有损毕节形象,让他停止报道,然后他报道的就稍微少了一点,但并没有停止。
凯迪编辑部:他喜欢在网上写文章,也因言获过罪,家里人有没有劝他不要再写了?他怎么说的?
李沐子:爷爷是极力劝他不要再写了,我妈妈也是,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反正无论家里人怎么说,写文章其实是个比较情绪化的事情——比如你看到某个特别丑恶的社会现象(就像这次毕节五儿童冻死事件),热血沸腾起来,打开电脑就写了,要不是有关部门说停写文章就给护照,他是非常想写的。
 凯迪编辑部:你父亲没有工作,平时他都干些什么?
李沐子:这几年他主要编辑了罗德远的诗集,出去徒步旅行,写点随笔、散文等等,过的其实是种“家庭主夫”的生活。
凯迪编辑部:父亲没工作,母亲养家,你海外留学,家庭经济负担不轻吧?
李沐子:就算我爸爸还有记者工作,也负担不起的,刚来那一年,我爸爸是卖了房子给我交学费,后来因为我爸爸文字狱的关系,我来美国申请了政治庇护,有了难民身份,我就可以申请贷款交学费,解决了这最大的一笔开销,我的生活费基本靠自己打工,现在已经不再靠家里负担。
凯迪编辑部:他没工作后,听说在亲戚家的饭馆帮忙是吗?
李沐子:不是,以前他开过一段时间饭馆,那馆子大概开了半年吧,那是从亲戚那里买过来的,但是他不善经营,没开多久就又转手卖掉了,之后就靠我妈妈养活了。
凯迪编辑部:那他挺不容易的。你现在担心父亲的安全吗?担心他“旅游”回来后,以后还会有人存心继续找他麻烦?
李沐子:这个担心肯定是有的,毕节这次的事情虽然没那么大,但是也不小,遭到报复是很可能的,特别是事情过去之后,但是无风不起浪吧,毕节到现在已经有8个官员因此被免职了,被怀恨在心也正常,他在海外媒体写几篇没看的文章就被关两年,这次害得当官的被免职,难说会发生什么?当然,我是希望他不被报复的。
凯迪编辑部:你希望当地政府如何对待像你父亲一样“惹事”的爆料者?
李沐子:不说奖励吧,至少应该鼓励;政府应该办好自己的事,鼓励百姓当监督者,这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凯迪编辑部:希望政府能够直面存在的问题是吗?
李沐子:没错,犯了错要敢于承认,而不说拼命遮掩!
凯迪编辑部:你身在美国,美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李沐子:我当然不敢说完全没有,毕竟我不是美国万事通。但我知道美国人对待儿童的态度:任何人,特别是警察,只要在街上看到没人看管的儿童,会立刻报警,警察的话就直接询问孩子的父亲监护人,然后把孩子送回去。如果一时间联系不上父母,警察先把孩子带回警察局保护起来,取得联系以后把孩子送回去。毕节那五个孩子出事之前已经在附近逗留了好几天,早都被人发现了,在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
凯迪编辑部:美国政府非常主动积极地鼓励公民去监督政府的工作是吧?李沐子:这是原因之一。美国人对儿童特别好,校车制度就是例子之一。美国人有句名言“今天我们怎么对待我们的孩子,明天我们的孩子就怎么对待他们的孩子”想让国家更好的话,只有对孩子好。
凯迪编辑部:那么,你希望毕节当地政府怎样对待所谓的“惹事”公民?
李沐子:一、分析问题。看“惹事”的人提出来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如果确实是问题,那就得解决;二、解决问题。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政府只能自己考虑如何做到公平对待;三、温故知新。既然出了问题,就得反省自身:为什么出这样的问题,然后做好相应措施,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说要政府做到服所有人,至少得让大多数人满意。
凯迪编辑部:是的。好,感谢你接受采访,希望你父亲早点回家。
  读后,想起了老伴同学在上次聚会时说的一句话:“米国是儿童的乐园,老年人的天堂。”在此我为毕节有为位这样的记者而庆幸和感动。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收藏此篇日记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内容:

贴图:

贴图预览(VIP会员专有贴图)
       
   
 
 
作者近期日记 《凡人琐事》
 
   2012年11月30日:第一次浏览凯迪网    
   2012年11月29日:盛情难却    
   2012年11月28日:积习难改    
   2012年11月27日:买 手 套    
   2012年11月26日:买药的启示    
   2012年11月25日:听和看幸福    
   2012年11月24日:还是随和点好    
   2012年11月23日:小雪话童年    

 

 
年轮网络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