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听老伴说:“以前立春都是二月四号,而今年赶在二月三号,这也是120年才遇到的这一次啊!”回忆起童年时,母亲在立春这天,总会给我烙春饼吃,其实就是两层皮的薄饼,美其名曰“春饼”,其区别在于里边要夹上炒绿豆芽菜,当然有鸡蛋就更好喽,但大葱和黄酱总是少不了的。我至今也忘不了母亲给我做的春饼,但为什么那天一定要吃什么春饼,我就不去管他啦?到了八十多年后的今天,还真想弄弄清楚?查阅一下网上,名堂还不老少的呢?转帖在下面: 每年立春日,大部分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 这一习俗,可追朔到晋,而兴于唐。 《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宋陆游诗句:“春日春盘节日新”。 记载说宋代宫廷的荠菜迎春饼是“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春饼薄如蝉翼,这里记载的是用稀面在一种平锅上抹一下,即成极薄透明的饼,用来包荠菜馅,然后用油炸出的春卷(又称春盘)。春饼、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征。 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 立春时,大葱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别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嫩葱先出,人们尝鲜,也是“咬春”的意思。 此外还讲究吃和菜,就是用时令菜的心,如韭黄、菠黄等切丝,叫炒和菜。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头尾”,取利的意思。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 明、清时期,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盘改成了小巧玲珑的春卷,不仅是民间的食品,而且成为宫廷的糕点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赞赏。 今天小孙女来我家,她给姥姥煮白菜吃(新鲜白菜一块钱一斤)!我吃了一点煎饼(取代春饼啦),还有我过生日剩的寿桃(形状很像寿桃)实际是豆沙小包子。 老伴群里有一位“静”奶奶(外婆),传来一位看似用墨笔写的一短篇《春节六言小结》我觉得倒也合情合理,故而抄录下来: 春节激情已退,生活回到原位。过年吃喝很累,餐餐都是美味。自己身体宝贵,开始清理肠胃。青菜萝卜不贵,吃了津津有味。白天多喝开水,晚上要早点睡。 咱们友情珍贵,以上提醒免费。阅览朗读陶醉,祝您健康富贵。 虽然完全大实话,倒也合辙押韵。而且“墨宝”并非一日之功也!给个赞! 儿子平安回到家啦,给我们带来哈尔滨的“红肠”,数年前孙子给我们也是从哈尔滨带的“红肠”,这次儿子带来的并非是红色的,红肠!早点他给我们送来煎饺子和稀粥(杂粮)他老妈喜欢吃,饺子皮太硬,她没敢吃怕胃受不了,晚上又煮了一次才吃了四个。女儿和小孙女都一遍一遍劝说她老妈(姥姥)别吃生冷的啦,每顿饭都要好好吃,不要随便对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