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记本:《心路历程》

评论:2  

2010年10月27日

晴朗

星期 三

观《唐山大地震》
作者/米兰花开  
    短短的23秒,城市夷为平地,美丽的家园变成了废墟,没有了方向感,没有了参照物,有的只是尘垢裹挟下人们绝望的哀号……
    34年前的那一幕惨状,通过影片《唐山大地震》逼真再现,再度强烈冲击着人们的神经,泪水猛然肆虐。
    出生在1969年,和我同岁,地震时年仅7岁的影片主人公一对龙凤胎小登、小达,被压在同一块石板下,撬这头压那头,万般无奈的母亲元妮选择了救弟弟小达,这个选择使一个比死更可怕的悲剧上演,母女间开始了漫长的32年情感折磨。奇迹般活过来的小登,像一只断线的风筝,远飘他乡,被人收养,32年间,因怨而恨,没有踏上家乡半步,没有去寻找活在痛苦煎熬中的母亲。不知母亲还活着的母亲元妮在自责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不堪言,痛不欲生。
    我不知如何去评判母亲元妮和女儿小达的孰是孰非,也许她们都没有错,是无情的灾难撕毁了家庭的温情,但是和主人公同岁的我却有太多感慨:唐山地震那年我也7岁,那时没有更多的媒体来源,大人们知之不多的言谈,也让我极度恐惧,惶惶不可终日,至今还记忆犹新,地震中劫后余生的小登小达更免不了产生难以平复的精神创伤。所幸我这三十多年是在平静安稳中度过,而小登却时时被地震的阴影笼罩。人到中年的我对人间亲情多了一份更深的感悟,而三十年,在人的短促的一生中又是多大的比重,也许身为人母的小登,不该不认自己的母亲,不该记恨她两难的选择,毕竟天下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女儿。
    影片《唐山大地震》改编了原著小说《余震》设计了一个戏剧性的喜剧结尾:这对失散32年的姐弟在08年的汶川大地震唐山救援队意外重逢,母女团圆。然而这个喜剧的结尾冲淡不了更多悲剧的感受:三十年岁月如流,用三十多年的时光去感悟一个人生的道理,本身不更是悲剧吗?二三十秒的地震,余震竟是三十年!灾难留给一代人的心灵创伤,远比灾难更久远。
    看完《唐山大地震》,我又马不停蹄地找到张翎的中篇小说原著《余震》,一气读完,不同的文学样式有不同的特点,各有长短,如果非要让电影和小说一决高下,恐怕也胜负难断。电影追求强烈的视觉效果、离奇的情节;小说则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和人物性格的展示。但电影把人物的悲欢离合的命运置于相隔32年的两场大震的背景上去演绎,也不失为一大创举。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收藏此篇日记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来自:如履薄冰。   时间:2010-10-27 16:47:00   

内容: 这部剧,看得我泪流满面、、、
真的被感动到了。

 

  来自:蝶儿舞语   时间:2010-10-28 17:20:10   

内容: 自然的地震之后,心灵的地震才刚刚开始。
元妮的那句【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刺的我的心生疼生疼的。
总要活下去吧,不然怎么样?生活的态度可以选择,但很多时候生活却不由人选择的

 

内容:

贴图:

贴图预览(VIP会员专有贴图)
       
   
 
 
作者近期日记 《心路历程》
 
   2010年10月27日:观《唐山大地震》
   2010年7月25日:试写2010年陕西宁夏高考作文
   2009年8月29日:身着迷彩,我是一女兵
   2009年8月25日: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喜还是悲?
   2009年8月18日:惊天一跪
   2009年8月16日:又得浮生半月闲
   2009年8月15日:女孩砖厂打工照顾3弟妹感动众人
   2009年8月11日:慢性咽炎,郁闷!

 

 
年轮网络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