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2018年2月9日 晴朗 星期 五
               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晴朗

      从中国最早的家书——云梦秦简里发现的《黑夫木牍》里感受古人在烽火岁月里的纸短情长; 从汉朝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里读取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的心动和美好;从唐朝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里体会的游人满满的牵挂;到宋朝的“却忆江湖上,家书动隔年”里感叹无奈和悲凉,到明朝的“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里泪落分别的依依不舍……到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板桥家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几千年的鱼雁往来,见字如面,让蝉翼薄纸,载墨千金,那是家的力量;尺素传真情,家书抵万金。家书是实现“家和”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人们思亲寄情的纽带,传承着中国人心底最深沉的家风情怀。
 
    2017年4月开始,上街区妇联全面开展“寻找上街最美家书”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收到了近千封激励人、教育人、鼓舞人、感动人,充满人间大爱的优秀家书,让我不止一次潸然泪下。

    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在七一前夕,给党组织写下一封千字信:不忘入党的初心,牢记党的培养教育,感恩在年逾古稀的时刻,党依然还在关心关怀她……她为自己是一名党员骄傲自豪,也更愿意发挥余热。说纵使不能做贡献了,努力不给党组织找麻烦……

     一位父亲,在女儿的每一个人生节点,都为女儿写下了书信,谆谆教导有之,鼓励引导有之,促膝谈心有之。特别感动的是:女儿远渡重洋出国留学的行李都是父亲整理的,满满几大箱的衣服,细心的爸爸在女儿的每一个衣服兜里都放了一封信,每封信都是父亲端端正正写的,堪比字帖。这些,妻女并不知道。女儿第一次换衣服时发现了,从此几乎不舍得随意换衣。如山的父爱,温暖陪伴着女儿在异国他乡的时光……

    一位妻子,给丈夫写下一廉政家书,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党纪国法的宣讲,只是娓娓道来父母、孩子、妻子对他的期待。不要锦衣怒马,只要一粥一饭的共餐,在区里也引起轰动,是大家争相学习的典范。

    一位姐姐,给弟弟十八岁的生日礼物是一个手表,她在给弟弟的信里说:十八岁,你是成年人了。送给你手表,是希望你做个守时的人。这个守时,不仅仅是约会时的准时到达,更重要的是要遵守人生的时间节点,在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

    一个大学生,经常给多年一直资助他上学的恩人写信,说从素不相识到成为亲人,他为此也走上了热心公益的路,经常去最艰苦的地方支教,要努力把自己感受到的幸福和温暖播撒出去……

     还有邻里之间的友爱信,组织给大家的关爱信等等等等,从中,我感受的不仅仅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的洋洋洒洒,我感受的是书信人一笔一划间的真情流露,是展开家书时的那一抹喜悦,是只言片语间传递的美好,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家风家训。

     临近年关,是中国人举家团圆的重要时刻,也是我们传情达意的隆重节日,我期待这些温情的文字,直达我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加深我们最绵长的亲情。

 
www.diarybooks.com 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