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老枞树 树皮脱落 枝叶翠绿,如冠盖
今日回云溪,按计划进行走访。徐丹、潘自甫、丁红伟三位老师走访云水村和高桥村,方世乐、潘东红、李汉族三位老师走访道上村和杨家村,吴燕霞和我走访棋盘村和东山村。走访的目的一是具体了解一些特困生的家庭情况,二是发放一部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我骑摩托带着吴校在棋盘和东山两个村走访,手脚僵冷,但比手脚僵冷更让人难受的是下面这些沉重的问题。 一是离异家庭多,给孩子成长带来严重影响。炉上一个姓魏的孩子,读六年级,父亲是外地的。父母离婚后,父亲想把孩子带走,母亲娘家不同意。爷爷奶奶过世后,母亲沾染不良习气,吸毒,孩子只好由叔爹爹带着。孩子上学的一点费用要靠东挪西借。学校曾经帮助他联系过一些交通费用,减免过一些生活费。但是,据我估计,孩子上初中后,将很难读下去。 二是个别家庭的困难远超出我的想象。雷洞有两个李姓孩子,是堂兄妹。哥哥是未婚生育的,生下来后,母亲就离开了家,回到了娘家平江,父亲一半时间在平江岳父家里干活;妹妹的母亲有点痴呆,神经不正常,吴校打电话时,她接个电话都说不清楚事情。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小叔叔,也是结了婚的,但是妻子走后,叔叔就疯癫起来。中午在潘会香老师家里吃饭,她的爱人说起这一家,连连叹气,“只有李*这一个希望了。”李*这个孩子我认识,个子高,喜欢打同学,成绩自然也很差。我给他上过课,发现他对老师的教育几乎是懵懂的。 三是两孩或多孩读书将让部分家庭返贫。炉上丁涛,读二年级;有一哥哥去年考入重点大学;母亲居家照顾孩子;父亲一只手残废,打工维持全家人生活。铜鼓桥丁茂丽读五年级,姐姐在县一中读高二,父亲死去多年。我5年前就到她家走访过,送过她姐姐一些钱,一直没看到过孩子她妈。两姐妹读书都是年过花甲的爷爷安排。今日听她爷爷说,大孙上高中,学费不贵,就是生活费和补课费多。 四是学生的文明礼貌素养缺乏。一些孩子看到老师,老师不喊他,他不喊老师。一些孩子被迫和老师打招呼后,还躲着老师走,不进房间去喊大人出来。表现较好的是二年级的胡春燕,她能亲热地喊老师,接过钱时还知道说谢谢老师。 第一个问题在云溪农村很普遍。夫妻离婚,或者分居,孩子既是后续生活的联系纽带,也牵涉到很多麻烦。2013年秋季,从九岭转过来一个孩子,成绩很差。送孩子来读书的是孩子的姑爹爹,她告诉我,不需要办学籍,在这里躲半年,免得被他的奶奶抢去了。 第二个问题很特别,不具有普遍性,但是整个家庭几乎陷入绝境,在这样的家庭中,不说孩子,就是大人也是很难熬的。像这样的家庭,云溪的文坳还有小才俊一家。不过小才俊运气好一些,除了果济法师的资助外,他的父亲读过高中,有一些热心的有经济实力的同学给于帮助。 第三个问题不多见,但在云溪,二孩,甚至三孩家庭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此类读书致贫的现象将会不断出现。 第四个问题反映了云溪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效不佳。山里孩子,本来就拘谨的多,如果在德育教育上不采取一些措施,那就更加难以培养出大方热情勇敢文明的孩子出来。以后,德育教育要多想办法。 这次走访,我和吴校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多,不准确,不深入。这使得我们根据班主任报上来的材料确定走访对象时,心里忐忑,担心真正困难的学生还没有发现,还没有给于帮助。以后,安排老师走访要落在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