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的妈妈小芸28岁,和丈夫属于80后独生子女。刚结婚时和长辈之间没有太大的矛盾,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冲突,因为没有天天生活在一起。但自从宝宝出生以后,随着他的长大,与老人之间就开始出现了一些矛盾。主要就是关于他们带孙子的观念和方式让小芸不能接受。她也会对老人提出一些要求,他们答应得很好,但是转过头仍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儿子现在2岁3个月了,很多方面已经出现了问题。 无论儿子要玩什么,要吃什么他们都不管,只要儿子一咧嘴做出要哭的样子,他们就马上妥协,有时候我也会尝试着管教,比如把零食藏起来,任凭他怎么哭都不给,但是一旦他开始在地上打滚,奶奶就会出面,说“哎呀,为了那么一块糖至于把孩子弄得这么伤心啊!”我说她两句,她还会不高兴。最终还是以爷爷拿出零食告终。” “偶尔我带儿子在小区里出现,很多妈妈都会给我告状,比如牛牛喜欢打别的小朋友,喜欢抢别人的玩具,但爷爷奶奶从不说他,更别说教育了。现在儿子也知道爷爷奶奶“对她好”,每到周末想带他回自己家,他死活都不肯。对于这一点,爷爷奶奶丝毫不担心孙子和我们的关系问题,反而在那样的时候会不停地夸孙子“真是有良心”,“真是个可人疼的好孙子”。最近,我想送儿子上幼儿园,爷爷奶奶又以年龄太小为由不让送,还总说我们不满意孩子让他们带,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等等的话语,害的我和老公总吵架。........ 不知道年轻的爸爸妈妈看到牛牛妈妈的倾诉,会不会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现在的爸爸妈妈大部分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的父母都仅是中年,又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所以自然就会很愿意帮助照顾第三代。关于有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让我想起了前两年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一项研究:“相对于父母带大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创造潜力要高出40%!也就是说,这群孩子的思维方式比同龄人更奇特,遇事容易得出别出心裁的解决办法,更容易找出新的解决途径,而这些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这里的爷爷奶奶带的方式是只那种什么都由着孩子的方式,而非针对“怀抱式”教养,什么都不让做,唯恐摔了。碰了。磕了的那种养育方式。除此之外,很多研究表明,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感知力发达,想象力丰富。尤其是对那些父母工作繁忙,得不到充足关爱的孩子而言,爷爷奶奶的爱弥补了父母之爱的不足的现实,满足了孩子的亲密需求,有安全感。 但是话说回来,对任何家庭而言,教育孩子都应该是父母自己的事情,如果爸爸妈妈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没有办法承担起“培育”孩子的职责,反而理所应当地认为爷爷奶奶就该承担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里我所说的“培育”是“陪伴”孩子和“教育”孩子这一双重认为。对年龄小的孩子而言,“陪伴”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没有起码的陪伴就谈不上任何形式的教育。如果爸妈让爷爷奶奶“培育”孩子,那么老人出现方法上与爸妈的不一致或者是错误,出现家庭关系的复杂化和矛盾,出现孩子摇摆在两代人之间,无法和父母建立正常的,健康的妻子关系都是正常现象。 所以,但凡有这样烦恼的爸爸妈妈,都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到底想要什么?想要自己现在的工作和成就?想要宝宝健康成长?还是想要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爸爸妈妈? 如果是想要工作和成就的,人各有志,我不想去评判什么。如果要是想宝宝健康成长的。我觉得有两个前提需要注意:意识,针对自己有工作,老人愿意帮着带的家庭而言,而是,针对爷爷奶奶对孙辈的教育属于“溺爱”和“放纵”而言。 如果因为生活所迫,爸爸妈妈无法放弃工作,无法去做一个在一定时间内的全职爸爸或妈妈,那么就请你们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去了解和学习一些中老年人心里发展特点的知识,了解家中老人具体有什么样的特点。比如,思想上的保守性,人格上的固执等。这样你就会对老人的行为有所了解,就不会把你的所有的精力和情绪放在如何去改变老人身上,在所谓的教育新理念上合他们僵持。改变一个人事很难的,尤其是已经过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所以手艺无效的想改变老人的想法,而是考虑一下如何在自己仅有的时间里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第二,要学会感恩,为孩子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心理咨询中有一条原则,那就是要先和求助者建立好的咨询关系,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想这个原则完全可以运用到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只要关系好,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所以,无论老人怎样来带,都要为他们愿意帮你们带孩子,解决了你们最大的顾虑而心存感激,不要享受着他们的“甜头”反过来还指责他们的不是,这回让做老人的感到很心寒。当你们关系融洽,家氛围和谐时,对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教育。而一个氛围不好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老人那些不良凡是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所以,如果爸爸妈妈不能尽到自己带孩子的职责,就马上停止牢骚和指责,学会感激,学会肯定和夸奖老人的辛苦,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你就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这样,良好的关系建立了,其他的问题自然就很容易协调了。 第三,妈妈要在上班前的产假里尽量自己带宝宝,和宝宝保持稳定的,亲密的,一对一的互动关系。上班以后,爸爸妈妈一定要想办法在下班后多分担些家务,多替妻子面对一些婆媳间的问题,把接近宝宝的时间和机会让给妈妈,因为在这个阶段妈妈对于宝宝的成长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两代人各自用各自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接受的一定是那种最符合自己内心发展需要的方式。一般而言,老人的不良方法大部分都体现在生活小事之中,但在这些小事上,爸爸妈妈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会矛盾吗?不会,孩子只是会学会用两种方法来对待同一件事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接受他的内心最能接受的。举个例子:孩子摔倒了,老人常会去踩地面,打那个撞到物。没关系,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不时指同一次的摔倒,奶奶教育完了妈妈再教育),妈妈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引导孩子,比如孩子摔倒后鼓励他自己站起来,然后告诉他“宝宝,你摔倒了很疼是不是,但是你看小石头也很疼,他也哭了呢,我们来哄哄他吧。”孩子就知道:“哦,原来不仅我会疼,小石头也会疼呢”。后来会怎样?在下一次摔倒后,当奶奶去打那个碰着宝宝的桌角时,宝宝竟然大哭,指着奶奶说:“你不能打桌子,不能打,呜呜呜,因为它也很疼,........”奶奶见状大惊也大喜,觉得孩子懂事了,不必为这些方法的不同而感到焦虑,虽然孩子会在两类人之间摇摆,但是只要他能在“对的人面前做对的事情”,这也是将来踏入社会的一项能力。所以,为何老人的教育方法不同而焦虑是自寻烦恼,爸爸妈妈要做的是,放下焦虑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不要忽略自己的能量,更不要低估孩子对“正确”行为的接受能力。 最后,我想说,老人对孩子的“溺爱”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就按照上面的方法来做到接纳吧,一定能将影响降到最低。但如果你一条都做不到,也无法容忍,那么方法只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