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2011年9月14日 晴朗 星期 三
30分钟的爱,一生地幸福感
 心理学家在网上做了一份“回忆小时候,是什么让你有幸福感”的调查后发现,在参与该项调差的3400多人中,共有74.6%的人选择了“小时候坐在爸爸或妈妈的腿上听妈妈讲故事”“在妈妈温柔的歌声中入睡”“睡前和爸爸妈妈在床上嬉戏玩耍”这三个选项。这个结果让很多爸爸妈妈感到震惊。他们认为孩子长大后感觉幸福的因素应该取决于爸爸妈妈是否对他们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否尽可能的去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是否给他们创造了好的物质环境等,没想到选择的结果却是这样一些具体的小事情。
  有一项对人大脑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脑在白天(白天的界定以太阳光线充足为标准)会启动大部分左脑的机制,以理性的思维为主;到了黄昏和夜间,右脑的感性思维能力会被启动,人会变得情感丰富,富有感性色彩。所以指出,要想经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就一定要利用大脑的这一原则,因为在黄昏时分或夜间,简历情感会更容易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经营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就不要错过晚上的时间。
  既然这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给宝宝一个快乐而又幸福的睡前半小时呢?
  记得有一次,我睡前和儿子在床上玩耍,先生因为正好在家,所以也进来坐在床边看我们玩。儿子又叫又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还不时地会忽然停下来用小手指着我们说:“爸爸在,妈妈也在,宝宝也在”,说完,又开始跳跃,看着儿子那种开心的感觉,我们看着都有些心醉了。估计先生有些惭愧了,说:“以后,我尽量这个时间在家。”其实,在这个时间段,爸爸妈妈是否同时都在陪着宝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宝宝与爸爸或妈妈之间这种亲密关系的体验,一般情况下是妈妈居多,但这也符合宝宝最早是和妈妈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规律。
  这个时间一般情况下可以定在晚间睡眠前的半小时。但妈妈要注意让宝宝形成固定“仪式”的概念。比如,时间一到,妈妈就可以说,“要睡觉喽,宝宝上床之前要做什么啊?”让他完成洗脚,小便之类的事情,然后让宝宝上床。妈妈可以让宝宝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然后给他讲故事,一般只讲一个故事,大概8-10分钟。讲完故事,妈妈可以说,“现在宝宝熊挺晚故事了,抱抱熊也要睡觉了,”“晚安,我亲爱的宝贝”,让宝宝也说“晚安,妈妈”,亲一下宝宝的额头,完成第二个仪式。接着妈妈可以轻声地哼歌,让宝宝在歌声中入睡。这点妈妈可以灵活掌握,也可不唱,让宝宝在说完晚安时就入睡这点妈妈可以灵活性掌握,也可以宝宝的困倦程度来定。这一过程更适合-1岁6个月以后的宝宝,因为他们已经能用简单的语言和妈妈互动了。对较小的宝宝,妈妈的这一过程 也不能省略,只是宝宝说话回答的环节就可以省略,妈妈也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年龄段。宝宝的特点,爱好,来自己设计睡前半小时的环节,让宝宝把睡觉当成一种享受,当成一种期待。尤其是妈妈上班后,白天不在宝宝身边,这样的半小时,对宝宝而言更是一种个“奢侈的享受”,妈妈们又能有什么借口拒绝呢?
   记得,一次与年轻的妈妈们交谈时,有一位妈妈对此提出了疑义。说有的专家指出,要养成让孩子安静地自己睡觉的习惯,妈妈这样总是睡前讲故事,唱歌,会让孩子形成不良的睡眠习惯。另一位妈妈也告诉我,“我的宝宝马上要如幼儿园了,所以我现在按幼儿园的标准来要求她呢,晚上什么都不给她讲,让她自己躺在那里入睡。因为中午在幼儿园午睡可没有老师给他讲故事。”
  对于第一位妈妈,我想要数的是她根本没弄清楚什么叫“不良的睡眠习惯”,比如,睡觉前喜欢吃点东西,睡觉时喜欢开灯,作息时间不规律等,我认为才是不好的睡眠习惯,希望这位妈妈能多和身边的妈妈们沟通,从而改变自己的“错误”认识。一般孩子五六岁之后,睡前就不会再让妈妈讲故事,唱歌了,因为他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所以,对孩子而言,睡前的幸福时光也就是短短这几年的时间,妈妈们怎么能再忍心用各种理由去减少它呢?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疑虑,我想说的是,她太低估了宝宝的适应能力,你的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研究者发现,宝宝在幼儿园无法睡觉,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过去在家中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不一致造成的。还有一种就是宝宝与妈妈之间的安全依恋关系不是很充足,所以引发了宝宝过多的焦虑不安而造成的。在这些原因中并没有是因为妈妈讲故事而幼儿园老师不讲故事之类的习惯造成的。相反,睡前听故事的宝宝会因为和妈妈之间有很好的互动,他的内心反而会有更多的力量和资源来应对自己面临的不一样的场景,会更有力量战胜这样的焦虑情绪,从而调整自己很快适应幼儿园这一环境。
  所以,爸爸妈妈们,尽我们的所能给予宝宝一个“奢侈”的时刻吧,满足宝宝当下的需求,从而给他们一个幸福一生的理由。摘自阿达丽《培育阳光宝宝》P130.
 
www.diarybooks.com 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