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2011年9月14日 晴朗 星期 三
2011-9-12星期一中秋节    晴

    今年中秋,最开心的收到乐乐、淑明送来的礼物。乐乐说:“这盒月饼是我妈咪专门从湛江邮寄过来的,它是家乡最好吃的月饼,妈妈让你一定得尝一尝味道!”
    这么浓浓的情,让我心里非常感动!
    谢谢你,乐乐!
    淑明送来一盒精致的观音王茶,她知道我虽然不懂茶,但喜欢品尝茶,是一个茶文化的喜好者。这两个徒弟的礼物,让我这个中秋节充满喜兴。

    中秋节,我是一定要回西樵过的。

    晚上收到林同学的短信,很温馨:“走出阳台,抬高头,我相信我们看的是同一个月亮,无论我们在哪里,有多么遥远,我们彼此都在同一月亮下。中秋快乐!得闲饮茶。”

    收到很多朋友的短信和祝福,无以为报,用一句网上流行的祝福语代表我的祝愿:又是一年月圆夜,月下为你许三愿:一愿美梦好似月儿圆,二愿日子更比月饼甜,三愿美貌犹如月中仙。

2011-9-13星期二     晴
    
    虚寒莫“啃秋”,天凉再“贴秋膘”
    医学指导:广州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医师   杨小红
立秋已过,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啃秋”和“贴秋膘”的习俗,越来越多的人买来西瓜,准备大鱼大肉和各种丰富名贵的补品,要在秋天到来的时候让身体“丰”起来。对此,杨小红说:“这两种习俗都有道理。但是要适当,科学的啃和贴,才能民俗健康两不误。”
    啃秋:啃秋又叫咬秋,在农村,啃秋则保留了更多原始意义:人们在瓜棚下、树荫里,三五成群,抱着西瓜啃,抱着玉米棒子啃,实际上成为庆祝丰收的一种仪式。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还有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有不生秋痱子的说法。
专家说法:杨小红这样解释“啃秋”的传统:“立秋时节,夏季的热气还没有完全消退,有些年份立秋时例如今年就还未到末伏天,更有秋老虎一说,所以气候还是以暑热、潮湿为主。而西瓜则性极寒凉,有‘天然白虎汤’之称,可以很好地起到清暑热的作用,所以,民间说法中,吃西瓜防秋痱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至于免腹泻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了。”
    寒性体质盲目“啃秋”会更虚弱。杨小红说:“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大都没什么食欲,又加上贪食冷饮,往往脾胃功能受到损害。这个时候再大量吃寒凉的西瓜,很容易伤到脾胃,导致肚子疼、腹泻等症状。”同时,身体虚弱和寒性体质的人,本身就不适合吃西瓜,如果盲目“啃秋”,尤其是吃冰西瓜,会严重地伤身体的阳气和正气,加重身体虚弱。
    温、凉瓜果搭配吃,不要吃冰镇西瓜。那么如何健康“啃秋”呢?杨小红建议,由于水果大都偏凉性,肠胃虚寒的人应尽量少食,甚至免食西瓜,可以用其他性平温的水果,例如榴莲、车厘子、葡萄替代,蔬菜则可选择丝瓜、节瓜等。而其他人群也应该注意把偏凉和偏温的瓜果搭配在一起吃,在吃西瓜时也要注意,不能吃过多过猛,更不建议吃冰镇西瓜,否则“寒上加寒”更伤脾胃。  
贴秋膘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在立秋这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就是“贴秋膘”,吃肥甘厚腻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专家说法:杨小红主任很肯定秋季滋补的做法。“夏天肠胃功能下降,阳气外泄,人也不容易长胖。到秋天,天气渐渐干爽,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是补充阳气的好时机。”她提醒大家,“贴秋膘”要讲究方法,不按其道而为之很容易伤脾胃,影响消化和吸收。杨小红主任提出了“贴秋膘”的几大误区:等天气真正凉下来,再进补肉食。
    肉类虽然好吃,也有营养,但不好消化。杨小红主任说:“大量进食肥腻的肉类,会令刚恢复不久的胃肠负荷过重,增大它的压力,造成胃肠疾病。尤其是对于老人和消化功能本身就比较弱的人。”另外,食用过多肉类,也会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发病率。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气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增加肉食。
    盲目进补易伤身、上火。很多人认为,秋季是滋补的季节,要趁此机会好好进补一番。用很多大补的药材如人参、鹿茸等等。但杨小红主任提醒:“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谓虚不受补,有些阴虚体质的人无法承受这种过猛的补法,反而会伤害身体,而阳热体质的人也不适合过于进补,否则极易出现流鼻血、便秘等上火症状。”
    健康“贴秋膘”:进补前先查体质,饮食应“多水”、“多酸”。
    秋季进补还是要循序渐进,不能力度太大,要补之前最好找中医师分辨一下体质再进行实时的进补效果会更好。例如气虚体质补气可用党参、黄芪(个人的量大约为15-30克)炖鸡肉等肉类进补,阳虚体质补阳可用高丽参(个人的量为5-10克)、鹿茸(个人的量为0.5-1克),阴虚体质滋阴可用沙参、麦冬、玉竹(个人量分别为15克)或者西洋参(个人量为15克)炖肉来进补。
    “秋季是气候由潮湿向干燥的过渡阶段,夏季余热未散,又有秋老虎发威。此时身体易缺水,易秋燥。”对此,杨小红建议大家,“在秋季多吃一些酸味食物,比如酸梅汤等等,可以很好地起到生津、补水、化阴润燥的作用。”
    另外,秋季还要“多水”。如多吃蔬菜瓜果,主食多吃粥、汤等食物。一方面好消化,有助于肠胃功能恢复,另一方面补水,化秋燥。
                                         2011-8-15南方都市报
                         (转载自84樵中文科班叶雪颜传上QQ的一篇文章) 
 
www.diarybooks.com 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