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2011年8月20日 晴转多云 星期 六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多云 30℃ ~ 20℃
                  厚养薄葬
昨天是19号,因为20号赶上双休日,故而老伴她们每月两次的学习时间就提前了一天。我问她学什么?“李副主任讲老年心理问题”后来她又说:“结结巴巴讲也讲不清楚,简直是应付差事。”我不好评论,本来嘛她也不是干这行的,要说唱歌跳舞穿装打扮这方面还行,讲心理学那还不是拿鸭子上架嘛。后来老伴又跟我说:“你猜又有什么新闻啦?”我回答“不知道”。“苏局长死啦!,人家生前提出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 我对这位老局长接触不多,他也不分管我们学校工作,但我知道他为人勤政、简朴,没有什么架子。属于典型的山东人的外貌和性格。他多年在安顺地区当领导,后来调到省局。
 有一次不知为啥来到学校,正赶上学生闹食堂(对学校伙食意见很大),年轻炊事员不好好干,自称是饲养员。苏局长过问此事后,做出指示:“问问他们,食堂现在是不是还吃“萝卜饭”啊?没有嘛,大米白面吃着还嫌不好,闹什么闹,甭理他们饿两顿就好啦。年轻炊事员也要教育,不能说自己是饲养员哈哈哈....”(当时正值热播日本连续剧《阿信》,里边艰苦时就是吃萝卜饭。由此引出萝卜饭来。)如今食堂早已承包给个人,如果有意见请你到外边下馆子去。后来招进来的学生,按食堂工作人员说,现在的学生学乖了,没什么意见可提啦。如今苏局长孑然一身清清白白走了,也给后来的老干部们做出了榜样,人们不禁称赞他是廉洁好干部,因此地方上来了一些人,自发的为他送葬.....
 学校年内有两位先后离世,先走的是原夏副校长,另一位是享受副厅级待遇的唐老干。夏副校长病死在桂林,遗体专车运回来花了一万多(大伙说何不在当地火化呢?),在家设灵堂可谓厚葬啦!唐老干生前留下话,不搞追悼会也不搞遗体告别,简简单单安详的离去,得到大伙的称赞。他生前儿女们孝敬,数年前搬进了省局附近的新大楼的房子,自从住进电梯房后,很少下楼啦。如果仍在学校宿舍一楼居住,活动量会大点,可能还可以多活几年,不过八十八岁也算高龄啦,能从贫困县调到学校,也的确享了几年清福。
 既然说到老的一个个慢慢离去,就应当倡导“厚养薄葬”才对,在这个问题上,我赞扬伊斯兰(回民),教育子女对待父母问题上的基本主张和态度,这也是回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厚养一般是指父母在世时,子女应该认真地孝敬他们,细心地服侍他们,礼貌的对待他们,薄葬是指一旦父母去世,就本着节约的精神,力行薄葬的原则。这使我想起小时候,我的老舅曾经跟我讲过:“清真寺你可不能进去看啊,他们人死啦用白布缠裹全身装进棺材,抬到坟地预先挖个棺材坑那里,那抬去的棺材底是活的,后来把棺材底一抽,死人就落在坑内啦,棺材抬回来下次再用。”我知道老舅对回民非常不满,他的制鞋作坊地处回民区,限制他们烧制红烧肉,后来在院子里把北房五间用围墙隔开,以免相互干扰。至于他讲给我的故事,我也是将信将疑,因为这都是解放前的事啦,时隔多年真假难辨了?不过“厚养薄葬”我认为十分可取,也就是在长辈健在的时候要多多的孝顺,给他们好的生活使他们安度晚年,有病很好地治疗,使老人吃好穿好,心情舒畅,颐养天年,当他们去世后,火化的时候就简约一点,我认为伊斯兰教所提倡的厚养薄葬,就是朴素的真理应当倡导。

 
www.diarybooks.com 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