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2011年5月30日 晴朗 星期 一
                                       ——云南之行纳西族、摩梭族、白族爱情观之典型感想

纳西族的爱——理想执着刚烈

如果你到过丽江,如果你了解过纳西族,或许你就一定会听说过久命和羽排的故事,纳西男女为了追求永恒相守的爱情而共赴玉龙第三国的优美纯情却带着无限忧伤的故事。现实让相爱的人不能相守,即使想尽各种办法,却被现实人间的牢笼所困,于是相约尽情在云彬坪相爱后,殉情于玉龙雪山上,好赴往传说中的玉龙第三国:哪里没有暴风骤雨,没有恶语阻力,只有四季常开的花,只有永恒的青春,在哪里,相爱的人可以永远的相爱相守,快乐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从某种角度说带着某种诱惑性,特别是对追求纯粹爱情就是说以爱情至上者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性,总愿意相信那个冥冥之中的玉龙第三国,总愿意相信偏执的执信在哪里,自己可以和自己的爱情相守,永远不老。这个诱惑带到了今天,在哪里,真的有纯粹而美丽的女子为了爱而殉情于玉龙雪山。当在黄昏之中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又轻轻振动了一下,这可能并不是纳西的女子,但绝对是个为了爱而抛弃一切的女子。
因为一首歌,她爱上了唱歌的歌手,于是开始了她的寻找,终于在丽江找到了他,她心中认定的今生的唯一,爱上了他,但被他拒绝,她无望了,听完他唱的歌后,为了表达自己永远的爱而赴向了玉龙第三国,或许她是想在哪里等他,在哪里,她永远不老,她向往。
他听说她以这样的方式爱自己后,相当的内疚,为她写了两首歌。
听到这样的结局,在低沉真挚穿透的歌声之中,我也被忧伤所传染。
如果毁灭了自己,(如果不爱自己)还能够拿什么去爱别人?

摩梭族的爱——自由艰辛
在古老的泸沽湖畔,还有这样的一个民族,还保持着母系氏族的某些传统,男不娶,女不嫁,男女到了十三岁便要进行成人礼,可以正式的开始走婚,只要双方中意,有感情了,男方将向女方提亲,经过帽子,狗,老祖母几关后,便可以走近情投意合的姑娘家中,在每晚的十二点后,但天明五点得离开,这就是摩梭的阿夏(即情人)制度,女方生了小孩子,男方不用负担任何责任,但男方必须承担抚养自己家中姐姐妹妹的小孩,所以在摩梭族中,老祖母
、母亲和舅舅是倍受尊重的,因为他们为家庭承担得太多。
这样的爱,虽然被视为自由的,但却也是让渴望爱更多的女人而忧怨的,缠绵的相爱的人在天明却要离自己而去,不能时时相守,要怎样的度日如年,望穿秋水,而且两人共同的小孩却只能自己和家人去承担养育的责任,而不能与相爱的人共同分担这血脉相联爱情的果实,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完全的自由浪漫,而是充满艰辛和忧怨的,只是这些忧怨只能通过歌声来表达,而不能亲口向自己的爱人说出来。
这是传统,也是习俗,他们摆脱不了。

白族的爱——包容坚守
到了大理,你不仅会看到身着白色服饰,戴着风花雪月的头帽的女人,你也会同样听到这样的故事,在大理,有四个情人节,其中有一个是专属于六十岁的老人们的,在每年的四月二十三,他们可以蝴蝶泉边和自己的初恋情人相会,互诉衷情,三天后回到自己的家庭,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各自的家庭也充满了包容之心。每到这一天,儿女们会把他们的爸爸妈妈打扮得潇洒漂亮,共赴他们人生中重要的约会。
人的一生中,可能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都难以与自己的初恋情人相守,或者是因为当时年少的一句气话而分开,或者是发现彼此脾气并不合,或者是因为被父母或其他外力所阻,相爱的人分开了,而和自己结婚相守的人可能是经过媒勺之言,父母之命,或者生活之迫所定的人,并不是相爱的人,但在共同的生活中,却也有了相濡以沫的感情,所以白族人一旦选定,就是坚守,很少离婚的。
但是白族人选择了这样的一种对爱包容的办法,即满足彼此让爱永生,但也不影响现实生活的方法。
包容而坚守,这是白族人的爱情观。

应该说,纳西族、摩梭族、白族这三种各自不同的爱情观,很有典型的代表性,蕴含着中国哲学思想中的最普遍的三面:刚、柔、刚柔并济。(或者换一种表达方法为:   中庸)。
因为华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多选择中庸之道,即使在爱情上也是如此,多数的人都会如白族人一样的选择中庸,让生活过得平实而安逸,好死不如赖活着,爱情不能当饭吃,只要有过就好,生活还得一天一天平静而安定的过,没有爱情有感情有亲情我们依然可以笑着走下去。


 
www.diarybooks.com 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