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有好友几次相邀去一趟松溪桥,说是看看“古梅飘香伴古桥”,一直未能成行。陆续从大漠会长和悠然馆长等人处获知松溪桥值得一看。还由于外婆家在差干,紫兰最美的童年记忆几乎都是连着差干的,所以与那一方水土有着最深的情缘。于是就心痒痒的了,好想去一睹这一古桥风采。 是日,邀约红橙、松子、大漠、紫玲珑、映山红等前行。一路春风和煦,一路满怀期待。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后,至差干,车停至“横陇木业”旁边的大道,开始进山。 起初是拖拉机路,走至5分钟后,右转,有一屏风状古朴“山门”迎面而立。约三米多高,迎面看是一个墙体,中间有一拱门,门约高2米,门框是由条石做成的。整个墙体长满了“石菈草”(祖母辈们的口音),果实在客家话里好似叫“乳胖子”,草上面层层叠叠地爬着不知名的藤状植物。“山门”给人感觉就像是一个善良的老人,带着岁月的苍伤驻立于山前。穿过“山门”,才发现,门框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比碗口还粗的洞,想必是用来栓门的吧。“山门”上方还有断墙痕迹,右边有墙壁延伸出来,由此看来它并非是一堵墙壁而是一个建筑物,应该是作为防御用的吧?或许跟五指石历史记载中的明末清初“隆武皇帝”有关?或许是作其他军用或是民用?这有待考古专家认定了。 告别“山门”,我们继续前行,一路都是鹅卵石板铺成的一米多宽的古朴山间小道,蜿蜒盘旋。新长的草儿迎风摇曳,路旁山间各种春花竞相开放。放眼望去,处处枝条上长满纤纤嫩嫩的新叶,这里一丛浅浅的黄绿,那里一树亮亮的紫红。各种不知名的鸟儿婉转轻唱,时不时地掠过我们的眼眸。约20分钟后,我们已走过了两个不长的斜坡,峰回路转处,前面的哥们大声说:“到啦。”我和美女紫玲珑加快步伐,迫切想揭开传说中“松溪桥”的神秘面纱,看看她的庐山真面目。 眼前豁然开朗,一条碧绿碧绿的大河横亘在了我们的眼前,一座近四米宽几十米长的古桥在眼前延伸着,牵着此岸和彼岸的绵长山路。心就蓦地动了一下:“您好,‘松溪古桥’”! 还未到桥,我们就发现了几株古梅,梅树上挂着由相关部门过塑了的古梅介绍:“爱护古梅,人人有责。松溪古梅,由邑绅募资种植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原来古梅种植有10株,沧海桑田,历史几经兴衰,现存三株古梅,开花时为遍枝粉嫩嫣红,灿若霞锦,醉人的淡红,典雅极致的‘宫粉’。保护古树,善待自然。”我是爱花之人,兼名字有梅,因此爱梅更甚。略知“宫粉梅”是珍贵的梅树品种,属于直枝梅类,是梅花栽培中品种最为丰富的类型,其中有不少属有花有果的上品。还记得去年出差从化,见到了广东温泉宾馆翠溪大楼前,周恩来总理1959年亲手栽种的“宫粉梅”,听说每年它都会在大小寒期间开花,而且是越冷花越盛香越浓,与翠溪大楼庭院前的清嘉新竹、香枫红叶勾画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生态景观。只可惜我去时正值夏末秋初,未能一睹芳容。如今面对松溪古梅,我们同样来得不是时候,但是可以想象每当严冬大寒之日,古梅盛放,繁花尽染粉脂红,满树生辉,清香传播,沁人心田,让人陶醉其间的无尽诗情画意。此花不正可跟五指石上梅花香雪遥相呼应么?松溪宫粉,咱们相约花期,好吗? 梅树旁边就是松溪桥了,全桥皆由方形条石组成,桥栏杆也不例外,破损的地方明显可见石榫头和凹槽。每条条石都是成百上千斤重,搬迁建造的艰辛可想而知,让人不得不佩服那些能工巧匠们。桥栏起始处各有一个石鼓,石鼓的中间左右各有十几根柱子,左边存余17根,右边存余16根,根据一番考察,映山红大哥说:“应该是有18根。”每根柱子上方各有一个圆形葫芦头,传说是太平天国时期遭到破环,因此所有葫芦只剩下边半个或是半个多一点,可惜了。此闻有待考证,或许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也不奇怪。石栏上刻着“道光九年岁次已”字样,算算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右外侧桥栏中心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楷书“松溪桥”。 松溪桥有两个半月形的桥孔,桥孔中间有一个墩。桥墩在河流的下方做成跟桥身统一的普通形状,但是迎着河流的上方却是从桥身出去约两米多,做成了尖尖的船头模样,从事文物工作的“大漠”会长说这叫做“避水舟”,也叫“避水剑”是一个书法家米芾发明的。想必是桥下大河冲刷强度大,把桥墩做成刀剑形状,可以减轻大水对桥的冲击力。可见此举是非常有科学根据的,同时也彰显了祖辈们的聪明才智。目前避水舟那贫瘠的石头上竟然还长着四棵松树,五七棵其他树木,其中一棵松树还有碗口粗。令人不禁佩服树木神奇的生命力,同时更替古桥墩的命运担忧。我情不自禁地说:“树木啊,佩服你们顽强的生命力,但是你们长错了地方。”大漠会长回答说:“紫兰,不必担心,肯定要砍掉的。咱们目前踏着的桥面十几个月前还深埋在浓密的‘丛林’中,野草藤蔓和碗口粗的树木遍布其上,最多的就是松树。是我们文物小组的成员清理出来的。”哦,我明白了,是你们这些可爱的人,还原了古桥的本来面目。 松溪桥左右山岗各有遗址,或许是店铺,或许是茶亭……有一处说是“观音宫”之处,里头保存有完好的石碑,上刻“各乡乐助”的捐款芳名,字迹刚劲有力,有衙门商铺捐银两记录,有个人捐款芳名。大漠大哥说:“这是非常好的考古资料。”松子大哥和红橙大哥对着考究了一番,还仔细地用相机拍了下来。 “哇,有船!”突然听见美女紫玲珑惊呼。大家顺手望去,果然从上游下来一艘打渔的小木船。真有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舟一片日边来的感觉哦。摄影大师们又忙开了。我也重回到了桥上。此时,缓缓流淌的碧水,水上悠悠前行的小船,绵绵逶迤的山脉,山间葱葱茏茏的树木,山顶飘飘随风的白云,还有默默横卧的古桥……就组成了一幅明丽的山水画。久居都市那颗焦躁的心就随之宁静起来了。 扶着松溪桥隆起的石葫芦头,凝视着眼前画面,听红橙大哥说了一句:“这里或许以前是集贸场地。”一种特有的景象便在脑海浮现:当年这条连接闽粤赣三省商贸的彩虹上,人头攒动,来往客商络绎不绝。大桥两侧有不少张着大伞的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胭脂、布匹、杂货。有看相算命的,有卖茶水的。大桥中间,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马车……桥的两边或许还有茶楼,酒馆……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的,有驻足观赏松溪河景色的。松溪河上来往船只很多。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正穿过桥洞……想到此处,不禁哑然失笑,这些脑海中的画面,不正酷似记忆中的《清明上河图》么?但是谁又能说“松溪桥”就没有繁华过呢? 不觉时间已近晌午,准备返程了。回望松溪桥,在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春日里,他仿佛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静静地横跨在“松溪河”(竹岭河)上,或许是在回忆早年的繁华与喧闹,或许是在微笑面对我们这一群寻芳者的瞻仰,又或许是在斟酌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未来…… 松溪桥,我们还会再来看您,来这里看看缓慢流淌的河水,聆听您的轻言细语,洗净心头琐事纷扰。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人来看您,您那饱经沧桑的面容将会变得明艳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