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上《年轮》了,先前是因为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而断网,想上,也上也上不去。网络开通后,又为自己将要出版的书《灵魂的家园》而忙碌。没有时间过来写日记。 当我着手为书写《后记》的时候,脑海里呈现出的是《年轮》和那些熟悉的年友。年友的一条条热情而真挚的留言,帮我度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现在想想,如果没有《年轮》,或许我早已经不是今天的我了。 是《年轮》拯救了我,也是《年轮》成就了《灵魂的家园》。因此,今天我把这篇后记发在《年轮》网站,以此来感谢那些曾经关心过我的年友和网站的工作人员。
《后记》 真的要出书了,我非但没有喜悦的感觉,反而心情更加沉重。虽然从小也有当作家的梦想,但万万没有想到,在如今要出的这本书中,居然大部分的文字是给天国里的女儿的信。 四年前,女儿突然离我而去,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我痛不欲生,整天以泪洗面,无数次想追随女儿而去,却没有想好最佳途径。在对自己生命的取舍与对女儿思念的痛苦煎熬中,我开始给女儿写信了。起初是写在日记本上写,后来,老公为我注册了一个叫《年轮》的网站,进入网站后,映入眼帘的一行文字很符合我的心情:“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与心情”。是啊,我太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写心情了。 每当我想念女儿不能自拔的时候,就给女儿写信,写完就发在网络上,我幻想着女儿在网络的另一端,幻想着女儿在天国里等着我的信。我的第四封信被年轮的版主推在首页上了,没有想到这封信轰动了《年轮》,年友阅读后纷纷给我留言、给我短信、还给我悄悄话。 他们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同情我,安慰我,鼓励我,想帮我从痛苦中尽快走出来。当我告诉女儿想要去天国找她时,一个叫“一念之间 ”的年友留言说:“ 上天厚爱她,让她成为了一位天使,她在天上看着你呢,所以,请你善待自己。生老病死谁也免不了,当我们一一结束人间的旅行时,就会在天堂重聚,所以,请不要绝望。你快乐天使才会快乐,所以请保重。为了天使为了自己,姗姗妈妈请你要好好一路走下去....” 我的信在感动网友,网友的留言也在安慰着我,网友“飘雪的季节”说:“你把每个做父母的心,每一个做儿女的心,都揪得好痛好痛.流泪看完你的每一封信,字字句句,都是一个母亲血泪的呼唤.保重!! ” 网友“梅花落叶” 说:“姐姐,每看一次你写给姗姗的信都要陪你掉一次眼泪,不是同情,而是心痛! 经历这样的痛等于自己往死里走了一遭,所有的劝慰都是苍白的.唯一能做的是陪你一起走过,并盼望你能为自己,为姗姗爸爸更为姗姗尽量快乐点,好吗?” 当然,没有经历过同样遭遇的人,是不会真正理解我的感受的,“因为别人的痛苦眼前过,自己的痛苦心里过”。网友“飘雨的心事”有失去亲人的经历,她说:“阿姨:您好! 一直以为自已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没想到还有一个和我一样痛苦的您!您的生活就是我现在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您给姗儿的信,有一种悖动,一种心的悖动,它将我内心深处那根最脆弱的弦触动了!与您不同的是,我们家去天堂的是我此生的最爱---我的先生......”。“微笑咖啡苏 ”也说:“每次看完信心里很痛,在这里有最不幸的女儿,也有最不幸的妈妈....我很能理解您的心情,那种失去心爱亲人的撕心裂肺的伤痛,在我14岁那年也有过,那年我失去了我最爱的爸爸.....失去了爸爸也因此改变了我的一生,在别的孩子还在撒娇时,而我却只能坚强,在别人有爷爷奶奶疼的时间,我却得看他们的眼色.....” 那些日子,我除了给女儿写信,还要回复网友的邮件,悄悄话。有一个在加拿大的留学生在悄悄里留言:“阿姨,我在国外很孤独,父母有钱,但他们只顾挣钱,很少关心我,读了您的信,感觉亲情比金钱更重要”。还有一个女孩也在悄悄话中留言:“阿姨,我正在离家出走中,看了您的信,才知道孩子离开父母,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打击,我想妈妈了,决定回家了”。也有在校大学生给我留言,说有时间要来看看我,想替我的姗姗孝敬我一次。真的很感动,在我痛苦的时候,那些留言给予我很多安慰。网友还以姗姗的名义给我回信,给我留言,有时候我真的以为是女儿的来信,因为在我心里,从来就没有接受女儿真的离开这个世界的现实。 我在浑浑噩噩中度日,我在行尸走肉里写信,通过写信来宣泄我的情感,通过写信来缓解我的压力,通过写信来记录我的心绪,通过写信来寻找我的女儿。我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书信的方式告诉女儿,我相信女儿在天有灵,相信女儿的心和我相通。我只想用这样的方式和女儿对话,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写给女儿的信、散文变成一本书。 有人替我想到了,第一个提到出书的是网友“晓言”,他在我的信后留言:“陪你一起思念姗姗……我想,年轮该为《寄往天堂的信》做一个专栏,今后还可出本书,真的太感人了。你能提供姗姗的照片吗?希望她能永远活在年轮。”不久,一个叫“丫头”的网友出书了,在她的书中,录用了我给女儿的一封信。 这时候,我身边也有些朋友建议我将来出书,老公也鼓励我说,好好写吧,写到一定量就出书。在周边人的鼓励下,我也动了出书的念头,只是觉得那是若干年以后的,我对老公说,我能活到为女儿写一千封信的年龄吗?如果写到了一千封信,我就出一本书。渐渐的,我不再想放弃自己,相反,我想好好活着,想给女儿多写点信,多说些话。我在网易为自己建立了博客,也为女儿建立了博客,我每天穿梭在两个“小屋”间之间,写信,留言,发照片,把自己一颗孤独的心寄托于此,我为自己的“小屋”取名为《灵魂的家园》。 然而,从去年七月到今年五月,网络不通了,通往天堂的邮路断了,我的信件发不出去了,过去写的文章看不见了,我突然意识到,把自己辛辛苦苦写下的文字,完全交给虚拟的网络世界,真的是风险太大了,太不安全了。 我开始主动在老公面前嚷嚷着要出书了。网络开通以后,我把这四年为女儿以及家人和朋友写的诗、词、散文、书信收集起来,发现共有五百多篇,其中书信是大头,有三百多封。 今年四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公在朋友的帮助下,给我申请到了书刊号。书刊号批下来时,我们正在去内地的旅游途中。六月份回到家,出书的重任提到了日程。 当我着手筛选这些书信时,新一轮的痛苦又开始了,每读一遍那些蘸着泪水敲打的文字,心里这块未曾愈合的伤口又被撕开了,回想起那段不堪的日子,重新咀嚼那些过往的痛苦,我常常在银屏前泣不成声,我对女儿更加思念了,又对那些语无伦次的书信没有了信心,我想放弃了。我对老公说,这些信写得乱七八糟的,没有一点文学色彩,错别字连篇,当初怎么会打动身边的朋友和成千上万的网友呢?老公说;“因为真诚,真实,别人读的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撕心裂肺的思念,而不是在读什么文学作品。至于写作水平的高低,语句通顺与否,在这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份跨越天地之间的情感和母爱。” 或许老公的话是对的,朋友读的是我对女儿的思念和爱。网友“原色生活树”看了我的信,写了《为一篇博文流泪》一文。文中说:“原色流泪,第一次为一篇博文流泪····愁心已去(“愁心已去”是我的网络名字)----这位命运多舛的母亲,她是不幸的。但是,她又是刚强的。愁心已去在她与众不同的博客里,在她那些哀婉伤感夺人心魄的文字里,在她给自己的博客命名中,无不在显示着生命的力量,昭示着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真理:逝者虽已乘风归去,而脚踏这片大地和仰望这片星空的人们还要坚定不移地活下去,高质量地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这,大概是对逝者最好的怀念。” 博友李如风在女儿的“小屋”中也留言:“姗仙子,我从《羊城晚报》上读到你妈妈给你的信,她以你的名义给汶川灾区捐款1000元,我很感动。于是,我从网络上寻找到了你的博客,你有一个了不起的妈妈,别忘了常到妈妈梦中去看看她……” 几年来,这个“李如风”一直坚持看望女儿姗姗,坚持给她留言,真的是特别难能可贵。其实,“李如风”是两个人,他们是好朋友,一个是公务员在茂名工作,一个是公司的会计在广州市工作,他们都很忙,只要有时间就用这个名字给女儿留言。还有女儿的同学鱼儿宝贝,读了我的信后,也坚持给女儿姗姗写信,到目前为止,鱼儿也写了35封信。湖南籍网友丽妹子,素昧平生,看了我的博客,也给姗姗写了好几封信。还不停的给女儿留言,到目前为止,他们都一直坚持看望姗姗,继续留言。 一个叫“纷纷雨”纪念网站,为女儿在网站建立了纪念馆,当我无意间闯进网站,看见女儿的相片在首页上滚动,进入女儿的纪念馆,发现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节日,工作人员都给女儿一个留言,一声祝福。这些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几年如一日的关心女儿,让我感动,给我安慰。我意识到,原本由我一个人对姗姗的牵挂和爱,变成了无数人对姗姗的关心和爱,我相信女儿在天堂里不再孤独了。 在一次次的感动中,我不再因自己拙劣的文笔而放弃出书了。记不清那一位作家说过,文章不在于语言华丽,故事精彩,只要是用心血和真情写出来的,反应自己生活与心情的文章,哪怕是流水账,在若干年后,也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在定稿的过程中,老公说我的书信写得不如散文,说有个别书信的内容跨度太大,重点不突出。我说,你就凑活着看吧!写这些信的时候,我连人都是糊涂的,泪眼模糊得看不清屏幕,只管把心里想说的话敲打出来,发给女儿,哪里还有心思去做文章呀! 话是这么说,但我希望老公帮我把那些书信梳理梳理,老公说不好改,只有维持原作了。 总之,这本书以写对女儿的思念为主线,全书贯穿着对亲情的渴望。其中,写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了记忆中的奶奶和伯伯,写了三位生命际遇中的朋友,心情好一点的时候,也写写旅游后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我对自己这本书的评价是:文笔拙劣,语言平淡,形式杂乱,无章可寻;出这本书的目的是:保存自己的文字,感谢读者的厚爱,献给女儿的礼物。 希望读者从书中能体会到一下两点:一是生命的意义;二是亲情的重要。 作者:愁心已去 2010年11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