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了一趟贵州。 1996年以来,由于承担了对口扶持贵州省毕节地区和黔南州的任务,深圳人去贵州“走亲戚”就成了常事。
10月20日中午,随市领导所率代表团飞往贵阳。这一次的目的地,是乌蒙山区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当天下午,深圳团在贵阳与贵州省领导和有关部门举行了对口扶持工作座谈会。 今年,深圳市用于支持毕节、黔南两地州的财政资金共5042万元。
10月21日上午,由贵阳出发,前往毕节地区的所在地毕节市。 印象中,黔西北山区的道路不是太好,2001年那次去毕节,路上走了差不多一天。但这次却是完全改观了。陪同的省领导介绍说,现在把高等级公路修在了山顶上,遇到峡谷时就修大桥、特大桥。所以,240公里的路,走了三个小时多一点就到了。 途经黔西县城关镇时,在一个叫“五骡坝”的村子,考察了有深圳资金扶持的“整村推进”项目。与以前看过的类似项目明显不同,这里新建、改建的村民住房,都采用了“黔北民居”的式样。在起伏的山丘与连片的农地之间,散布着一些坡顶青瓦配白墙的小院子或单栋小楼,观感很是不错。 抵达毕节后,参观了设在毕节学院的“毕节试验区建设成果展”。毕节试验区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当时胡锦涛在贵州任省委书记,确定了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三大主题。展览集中展示了二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并描述了未来的宏伟规划。当年曾在毕节听到关于煤矿开采、坑口电站、西电东输的介绍,如今均已逐一实现,那么,把今天的这些规划变为现实,应该也是指日可待的。
午饭后,经赫章前往威宁,路程约170公里,预计要走四个小时,路况比想象中要好。陪同的省领导是威宁彝族出身,途中听他讲乌蒙山区、夜郞古国、彝族先民以及威宁、赫章的历史掌故,极具兴味。 这几天,贵州境内大致是阴天,毕节有薄雾,山上雾气更浓。按这位领导的独家解释,乌蒙、乌蒙,就是透明度不高。他说,在这个季节,海拔高的地方经常会有大雾。果不其然,进入威宁县境,山间雾气越来越重,有很长的一段路,基本上只能依稀看见前车的闪灯。会开车的人们,心里都不免有些发怵。
在雾气朦胧中,深圳团来到海拔约2200米的草海镇赵山村羊角组,察看深圳资金扶持的村民危房及公共设施改造项目,走访了两家贫困户,送上慰问金。看着村边农地里被冻死发干的一行行玉米,心里很不是滋味。 威宁县城规模挺大,我们住的酒店在草海边上。浓雾笼罩中,当地气温大约为五、六度。可是,房间里摆放的资料上赫然写着:“阳光之城欢迎你”!这与我们实际感受的反差还真是不小。 实际上,威宁拥有黔省最大的高原湿地草海(目前水面有25平方公里),县域广阔(6000多平方公里),物产丰富(火腿、苦荞等都颇具特色),民族风情各异,一旦交通条件得到改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旅游服务、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10月22日上午,深圳团与毕节地区、威宁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座谈会商相关工作。深圳今年对威宁的资金扶持由原计划的250万增加至850万元。 雾气未散,我们没能见到草海的秋色,就得离开威宁了。返程经六盘水、安顺至贵阳,全程约六小时。从安顺到贵阳,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色,是贵州“公园省”的精华。 到安顺之前先要路过黄果树瀑布景区。虽然在二十多年间曾多次来往贵州,但我还从未参观过这一盛名天下的景观。于是,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景区转了一小圈,总算到大瀑布跟前瞻仰了一番。恰好,一缕阳光投射下来,瀑布下浮现出淡淡的一道彩虹。
10月23日上午,随率团的市领导前往遵义,下午从遵义返贵阳,直接到机场飞回深圳。 对我来说,这也是第一次到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山参观。尽管对遵义会议前后的历史和“四渡赤水”的传奇故事早有知晓,但实地感受一下,似乎又有了新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