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2009年8月12日 阴雨 星期 三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多云转阵雨  20℃ —28℃
                 初秋的思绪
  立秋已然过去了四五天了,大西南林城的初秋,全然体会不到“秋高气爽”的感觉。童年时每逢此时,母亲常说的两句话:“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一场秋雨一场凉啦”。其实那时候我关心的是蛐蛐,谁管草结不结籽,天气凉不凉啊。如今一年比一年老啦,常常思念往事: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秋瑾墓碑,秋瑾被捕后,在审讯她时只字不答,只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 后来她英勇的在鲁迅的家乡绍兴轩亭口就义,那年她仅仅三十一岁,后人称她为鉴湖女侠!
  刚才提到鲁迅,是因为一早打开电脑,在MSN的新闻里,出现了一条“中学语文鲁迅作品该不该减少?”(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被指生涩难懂, 几乎成教学鸡肋)该文还提到: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后来还看到以投票方式决定应不应该减少?一方说:“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这是多数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课本里减少点鲁迅作品也没什么,我们照样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去学习鲁迅的精神。”另一种意见认为:“鲁迅的文章并不全是生涩难懂的,一些诗歌、散文同样非常生动。鲁迅作为一代文学宗师,其作品深刻内涵是值得去学习的,中学语文绝不能没有鲁迅作品。”我虽然曾在中专学校任教多年,但并非讲授语文课,让我说句外行话吧:“我不同意文革期间把鲁迅说的神乎其神,也不得不承认有的文章的确生涩难懂,但我还是喜欢他大多数的文章,适当减少也是应该的。”网上力挺鲁迅先生的网友也表示:“鲁迅乃一代文学宗师,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绝非他人可比!好比英国人都知道莎士比亚,俄国人都知道托尔斯泰,德国人都知道歌德,中国人怎么能不学鲁迅的文章?”
  北京的秋天虽然短暂,但也是最美的季节,否则鲁迅也难写出《秋夜》的散文。我读中学时居家离鲁迅故居不远,也常去那里玩耍,联想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现如今早已荡然无存喽)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另一段写到:“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眨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此番描写令我向往京都的秋夜和枣树,假如在重读此文时,我想到另一网友的抒情文字很值得我欣赏:傍晚的林荫小道上,金黄的落叶铺出了一条金黄的地毯,踩在上面树叶在脚下沙沙作响,陶醉在演奏克莱德曼的经典之作《秋日的私语》。而此时,晚风又带着徐徐的凉意向我吹来,抚摸着我的脸颊,头发风中随意的摇摆着,但是此时的我已经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一个亦真亦幻的充满秋意的世界,在那里空中飘满了落叶,那萧萧的秋意,宁静的日落,金黄的树林,都在此时,都在这里挥洒得淋漓尽致…… 
  啊,我赞美秋天,但我不希望它成为“多事之秋”!我喜欢秋菊和蔷薇盛开的秋天,喜欢黛玉的“咏菊”诗: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我怀念北京,尤其是北京的秋天,离开京都近半个世纪了!但当秋风吹起的时候,思绪又把我带回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www.diarybooks.com 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