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2009年7月28日 晴朗 星期 二
                                                   ——黄山归来(一)
    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在遍览名山大川后,也不由得感慨:“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对这样的名山,我虽心向往之,然始终身不能至。这次终于成行,自是要把这几日的所见所闻所感,详实地记录下来。
                                                      ——题记
    在火车上,我老老实实地睡觉,老老实实地吃饭,不管“床”是多么的不舒适,不管饭是如何的不可口;下火车后,用最快的速度冲凉洗头,然后马上卧床休息;早上起床后,又去买早餐,尽管那个鸡蛋饼很难吃,也把它全部吃完;在半山跟着吃难以下咽的团队餐,放弃前山美景与团友一起坐索道上山……如此养精蓄锐,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登上天都峰,一定要!
    导游说,天都峰太险了,只能远观,不可近玩,且行程里也没有爬天都这一项。不上天都,那还叫来过黄山??导游不带队,那就自己去。我的提议马上得到了几个团友的热烈响应。两对恋人、两个在校大学生(我白捡的俩弟),再加上我,一行共七人,在导游的再三叮嘱下,浩浩荡荡地向天都峰进发。雄纠纠,气昂昂,活像奔赴沙场的战士,更像身负绝世武功的剑客,故取号为“七剑上天都”。
    来不及好好欣赏玉屏峰那棵著名的迎客松,马上从一侧下山,一路“狂奔”,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天都峰的山脚。抬头向山上望去,只见一条陡峭的石阶小道向着峰顶的方向蜿蜒伸展,很快便消失在乳白色的浓雾中。在山下时,导游说如果幸运的话,大家可以欣赏到黄山“四绝”之首——云海。看来,我们是不太幸运的,不仅没看到云海,而且刚爬到玉屏峰,就起了大雾,看什么都是朦朦胧胧的。
    “我们上山时,一定不要掉队,别贪念途中的风景。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征服天都峰,至于天都美景,下山时再慢慢欣赏也不迟。”细心的明亮,一再叮嘱大家要互相照顾。在玉屏峰时,彼此已交换过了手机号码,万一有人掉队了,方便打电话联系。
    戴上手套,拄着拐杖,我们开始爬山。“跟上!”“加油!”“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大伙儿不断地互相提醒、互相鼓励。一路上,遇到许多从天都峰下来的人,他们也不停地用前景的美好来鼓舞我们的士气:“山顶好美啊!加油!不久就可以看到了。”“只有上了天都,这趟黄山之行才称得上完美。”“加油!山顶的风景比这儿还要美……”听了这些话,一个个精神更加振奋,爬得也更有劲了。
    不得不说,这爬山不仅是力气活,它更是技术活。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没完没了,不一会儿,我们一个个便累得面红耳赤、气喘如牛。边向上爬,我边试着揣摩前辈们总结出来的“Z”字形登山法,嘿嘿,没想到竟然无师自通了。学会了这招,爬起山来果然轻松了许多。眼睛盯着近前的台阶,不停地在心里默念:“节奏,节奏,注意节奏!”爬山一定要控制好节奏,慢了,容易掉队;快了,则空易疲倦;慢一下,再快一下,更是累死活人。要做到不快不慢、不疾不缓,这火候一定要掌握得炉火纯青。
    “大家快看!”当爬过一个险坡,在路上稍事歇息时,走在前头的小晨指着对面的山峰让我们看。对面就是玉屏峰,我们刚刚走过的地方。一阵山风吹过,露出了刚才还被浓雾遮盖的亭台楼阁,正想好好欣赏一下,倏忽间,亭台楼阁又被淹没在了浓雾里,看不见了。奇松、怪石、悬崖、峭壁……就这样顺着风吹过的方向不断地闪现,当你睁大双眼想看得更加真切时,它们瞬间又消逝在了随后赶来的浓雾里。风,就像黑夜中漫漫行走的一束亮光,它指向哪里,哪里就变得清晰灵动,它一离开,那里又马上恢复原来的黑暗寂静,仿佛刚刚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仿佛你刚才只是做了一个美丽的梦。
    上山的道路又陡又窄,每当与下山的人们相遇时,大家总要把身子侧一侧贴向铁链,或者找一个稍微宽一点的地方停下互相让行。问下山的游人离峰顶还有多远,他们说:“你们已经走了三分之一了,再加把劲,很快就到了。”一听说已经走了三分之一,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天都峰,我们离你越来越近了!!
    此时,我们的爬山姿势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开始还是相对文雅地一手拄拐杖,一手抓铁链,后来发现拐杖根本不管用,为了更省力,便改成手脚并用的“狗趴式”登山法。(虽然这名字不好听,姿式也难看,但真的很实用啊,呵呵~~~)
    在山腰的一处小平地上,我们遇到了一位从西藏来的喇嘛。他会说汉语,于是走上前去与他攀谈。他告诉我们,他出来修行很久了,去了不少地方,在九华山、三清山、普陀寺等有名的佛教圣地都呆过一段时间,就是在黄山也已呆了好几天了。问他吃什么,晚上住哪里,他指指他的那个小包,说,里面有馒头,然后又指指由岩石围成的天然山洞说,晚上就睡在这样的地方。“不觉得苦吗?”他笑着摇了摇头,仿佛我们在讲一个笑话:“我们——闭关——都是这样。”又指指山下,说要是吃的没了,也会去化缘的。闭关、化缘、住山洞……这些过去只在武侠小说、古装影视剧里看到的场景,没想到在现实生活里还能碰上,没想到真的还有人能如此虔诚地为了自己的信仰而甘愿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心里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
    辞别了喇嘛,我们继续往前赶路。与下山的人打招呼,问他们还要多久才到山顶,说是只要半小时了。走了半小时左右,依然不见山顶,再问,说还要二十分钟左右。天哪!这半小时怎么这么长啊??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鲫鱼背”。“ 鲫鱼背”长约十余米,宽仅一米,两侧是万丈悬崖,虽然两旁都有铁将军把守,但人走在上面仍不免战战兢兢。
    过了“鲫鱼背”,离峰顶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大家继续小心翼翼地弓背前行。前面没路了!抬头,一块刻有“天都绝顶”四个大字的石碑静静地立在那儿,石碑旁边是连着石墩的铁链,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有那么几秒钟,我们都没有回过神来,直到听见有人欢呼:“啊,太好了!我们到峰顶了!”大家才如梦初醒,跟着兴奋地喊了起来:“喔——喔——喔——我们到峰顶了!!我们到峰顶了!!!”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早已忘记,所有的疲累在这一刻早已消失,我们终于站上了天都峰的最顶端。“天都峰——我们来了——喔——喔——喔——”声音穿过云层,向四周传播开去……
    过了一会儿,人群才渐渐安静下来,开始三三两两走上前去与石碑合影留念。山顶的风很大,每向前走一步都很艰难,感觉自己一不小心就有被风刮下山崖的危险。那些诸如我之类天天哭着喊着要减肥的MM们,此刻只怕也希望自己能再重一点,不要这么“弱不禁风”。
    下山时,又在“鲫鱼背”停留了一会儿,不记得谁先摆出了“向前进”的经典造型,大家看后都拍掌称妙,并纷纷效仿。当然,我们“七剑客”自然也不会忘记请一旁的游人帮我们来一张酷酷的合影了。
    云雾就在我们身旁脚下翻滚着、扑腾着,远远望去,大家像脚踏祥云的仙子。“要不,我们干脆改名 ‘七仙’吧,就叫‘七仙下天都’。”这个建议一提出马上便获得全票通过,“七仙下天都”的美名就此在我们的口中不胫而走。
    下山比起上山要轻松多了,不经意间我们就到了半山腰。这时,雾已不像来时那么浓了,对面山峰的模样也已经能大致辨认清楚了。两旁的山谷,不断有雾从谷底往上升腾,而后再向四周漫散开去。有游人不禁感叹道:“这应该叫起雾,而不能再叫降雾了。”
    路上遇到有上山的游人问路,告诉他们:“快了,再爬半个小时就到了。”“山顶好美啊!加油!很快就可以看到了。”等他们走远后,大家一个个相视而笑。呵呵~~这年头,COPY技术可应用的方面实在很广泛啊!
    当走到山脚的时候,雾已散得差不多了,还带着羞涩黄晕的太阳也时隐时现地躲在云朵身后来凑热闹。
    在山脚休息了一会儿,便继续往回爬玉屏峰。途中不断遇到有游客向我们询问,告诉他们,天都峰峰顶真的很美很美,而且现在雾散了,风景一定更美。说完,心里竟隐隐地生出些许妒意来,要是我们刚才登山时,也像现在这样没有起雾,那该有多好啊!
    好希望,能再爬一次天都,要在,天高云淡的时候,在,天朗气清的时候……


PS:“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中的任何一岳,我都没有去过,每次别人问起,只能嘿嘿地一笑而过。现在,我去过黄山了,以后再有人这样问,自然可以用这句话堵人家的嘴了。呵呵~~

 
www.diarybooks.com 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