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 星期三 阴天 今天我要上学了!我本来是深圳人的,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来陇南吗?因为去年这里地震了,我爸爸又是救灾人员,我爸爸要来这;后来,我妈妈又是支教老师,她也要来这里!我本来不用来,可是我不会一个人过日子,所以我才跟着妈妈来的……
3月12日 星期四 晴朗 今天晚上吃完饭,指挥部的叔叔们问:“下午又发生地震,4.6级,你有没有往外跑?”可是,我和妈妈都说:“没有感觉到啊。”妈妈还问:“我的‘地震仪’没有倒,怎么回事呢?” 你知道妈妈的“地震仪”是什么吗?哈哈,其实就是一个空的酒瓶,把它倒过来放在桌子上。妈妈说,“如果瓶子倒了,我们就要往外跑。”妈妈还准备了一个袋子,里面有饼干、矿泉水、手电筒。她说,“如果地震停电了,就拿起这个袋子往外跑。”妈妈还带我从6楼跑楼梯到一楼看要多少分钟,说越快越好。 怎么会有余震呢?真讨厌!
以上两篇日记的作者,是8岁的小学生瞿丽莎。 去年10月,深圳小学教师瞿能友前往设在陇南市的“深圳市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工作。远在陇南的他每天都会给妻子和孩子打电话,询问他们的情况,告诉他们陇南人的坚强与需要、深圳人在陇南的爱心与努力…… 他的妻子熊必珍被丈夫的经历和言语所触动,也想和丈夫一样能为陇南做点事情。今年初,市教育局选派优秀教师到甘肃灾区支教,在福强小学当教师的熊必珍没有和丈夫通气就报了名。 离开深圳舒适的家,她和丈夫把女儿瞿丽莎也带到了陇南,在陇南实验小学读二年级。
2月25日是丽莎在陇南上学的第一天。放学路上,路过一户人家的院子时,她发现了两只胖胖的鹅和一个大大的鹅蛋,还有“丑小鸭”。 以前没见过这一幕的她,站在栏杆外足足看了10分钟。丽莎说,当时自己偷偷地想,如果能把鹅蛋带回家就好了! 把鹅蛋带回家干嘛呢?丽莎说:“我想把鹅蛋放到床上,用被子做成一个窝,看看能不能孵出一只小鹅来……要不,我还可以放进冰箱里,我想知道,鹅蛋成了化石会是怎么样的。”
在深圳上课和在陇南上课,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小丽莎“总结”了几点:在陇南,早读时间很长,而在深圳,早读只是一小段时间,随后大伙都出去玩了;在深圳有课间餐吃,比如牛奶或水果,可在陇南,老师说不能带东西到学校吃,于是,每天中午放学肚子总是“很饿很饿”;在陇南的第一天,她就被农村的厕所吓住了;刚搬家的地方,钥匙和家具都是超级“古代”的……
出发前,爸爸妈妈向丽莎形容:这是一次旅游,是好玩的、美好的。 可是到了陇南,她发现爸爸工作很忙,经常是“5+2”、“白+黑”的(即工作日5天加周末两天,白天工作晚上加班);以前在深圳下午四点半就有小朋友来喊她玩,陇南的小朋友因为路远早早就坐车回家了…… 离开深圳,丽莎最想念的是自己的小朋友。她给一名叫姜童的小朋友写信说:“我很想回深圳!我也好想你……真想这个学期一眼就过去。如果我们能上QQ对话,那就好了!可惜我妈妈没带电脑过来!” 随后,丽莎在日记里写道:“这是我第一次寄信,比我想象中的简单得多了。我长大了还要写信寄信,如果长大能在邮局工作就最好了……”
所以,她说,“爸爸妈妈说这是一次旅游,可我觉得挺痛苦的。” 熊妈妈则觉得,让孩子有段艰苦的体验也许是个好事。不过,因为两地教学的差异,她也担心在一个学期后,孩子回到深圳功课会跟不上。
——摘编自《晶报》2009/03/19“在陇南,放学路上看到鹅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