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2009年2月25日 晴转雨 星期 三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多云转小雨 20℃~7℃
            《北风那个吹》的大结局
  这段时间以来,我和老伴同看一部长电视剧,是描写知青下乡的《北风那个吹》。我俩先在北京卫视晚间看,后来老伴发现山东卫视下午播放,而且已然播放到后半部了,我们又跳到后面看。虽然中间断开了,但主要人物没变,剧情也能马马虎虎接的上,从此老伴就不想再看前面的啦。而且老伴看了“片花”就预言:“唉,你看后来帅子瞎了!”因为没看前面的很多集,对于为什么“男一号”双目失明,自然无从知晓。直到前几日看到了“大结局”,又回过头看前面的内容,才算基本上弄清楚了。
  对于这部想为国庆60周年献礼的电视剧,我至今还没完整的看完,但总的说来还算好看,但不能和《今夜有暴风雨》、《蹉跎岁月》相比。但有一点是成功的,那就是这部电视剧的悲剧结尾。帅子为了返城,自己假戏真做,(自己弄成了英勇负伤)为五年后患脑癌留下伏笔,最后死于不治之症。就这样一位很有文艺天才的知青,就这样无端的把美好的青春葬送了!在那首北风那个吹的主题曲中,一对姐弟恋的情侣在拥抱中,大幕徐徐落下......
  抛开电视剧的剧情,回想那场文革时期的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运动,事到如今还没有一部(今后也很难)写出,是什么原因产生的“知青下乡”?有人说:“ 好笑不?知青下乡的真实原因原来就是“就业困难”。”人所共知的“文化大革命”几乎把生产搞停顿,生产没发展人却一茬一茬地长大,这么多人要吃饭,怎样安置他们?安排在城市里是不可能的,只好往农村里赶。农村那么广阔,多少人也能盛得下。 用政治口号掩盖经济失误,这点子一般人想不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迅即掀起高潮。仅在1969年一二月间,全国就有155.6万名知青到农村安家落户。从1967年至1976年,共有1400万名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广大知青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农村的建设、边疆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上山下乡运动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多数下乡知青在生活上不能自给;许多知青的婚姻、住房、医疗、学习问题得不到解决;知青下乡加重了他们家长的经济负担;安置知青的国营农场人满为患,劳动生产率逐年下降;在人多地少的农村社队,还形成知青与农民争口粮、争工分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困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一点,这些城市青年受文革影响,大量留在城里四处游荡、打架斗殴、不断闹事,也会造成一个很不安定的因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知青问题成为头号老大难,成为困扰党和政府的一大社会政治问题。有位中央领导曾说:“社会上议论很多,四不满意是我讲的。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队不满意、国家不满意。”这些都表明,知青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千百万知青的利益和命运,而且牵动着千家万户,影响着整个社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知青返城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第二代领导在处理这件事上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决定,是他打开了尘封数年的大学的大门。青年的命运,永远脱离不了那个所处的时代,因此我说这部电视剧悲剧的结尾,是最成功的。假如导演让脑癌的患者,出现奇迹,最后不是寒冷的北风尽吹,令人毛骨悚然中死去!而是和煦的阳光下,春风拂面,让帅子和牛鲜花牵着三个孩子在绿草地上奔跑.....那我觉得就太不真实啦! 




 
www.diarybooks.com 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