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2星期五 晴
从上海回来,堆积的工作比较多,写日记成了奢侈。 高三老师,总是很累。这次到上海某中学学习,跟我们介绍该中学的经验的办公室主任津津乐道校长的贤能,其中说到一件事例,令我们嗟叹不已。 他说,这间中学的作风最民主,校长从不辞退一个老师。老师责任心都很强,如果自己教的班平均分比别的班低5-6分,那个科任老师会非常紧张,一个人把被铺带回学校,住在学校的教师公寓,见缝插针地帮学生“恶补”功课,直到班的平均分追上年级的平均分,才回家。如果自己教的班成绩一直不好,他会主动提出辞呈。 这真的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味道。
成语闪回: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 《孟子•滕文公上》载,“禹疏九河……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 《史记?夏本纪》载,“禹……居外十三年,过门而不入”。 古时候,黄河洪水泛滥,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舜帝派大禹去整治洪水。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这些记载都是颂扬大禹一生为公,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众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为。据说,禹妻涂山氏生启时,禹也一直在外治水。禹的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受到了民众的赞扬,也为舜所重视。所以舜在晚年举荐禹为继承人,并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
这所中学的那种顽强拼搏、不甘人后的精神可学,但不适合我校的校情,也显得很不人道。我听后,有点怕怕。哈哈…… 但将什事一一做好为是,免得要写“自我辞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