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13星期三 晴
王义夫喜欢射击就是从12岁拥有一把鸟枪开始的,那是他父亲送给他的礼物,从此便与射击结下了不解之缘。六次出征奥运,24年痴心不改,王义夫的执着让人不由肃然起敬。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王义夫初出茅庐,当年他获得铜牌。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绩欠佳,王义夫也没有取得突出的成绩。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王义夫终于依靠自己辛勤的汗水、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夺得了1金1银的优异成绩。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王义夫带病参赛,在以较大优势领先的情况下,因病情发作最后一枪仅打出6.5环,最终以0.1环的微弱差距痛失冠军,留下了深深的遗憾。2000年悉尼奥运会,王义夫第五次出征奥运会,却再次与金牌擦肩而过,获得了一枚银牌。2004年,天道酬勤,王义夫终于取得了自己奥运征程上的第二块金牌。雅典奥运会上,在射击项目10米气手枪的比赛中,最后一枪,王义夫稳稳举枪,子弹出膛。在资格赛落后一环的情况下,王义夫在决赛中以0.2环的优势反超对手,再度夺得奥运会金牌,在爱琴海畔创造了一个属于中国人的神话。这是怎样的24年啊,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成熟稳重的中年,王义夫献给射击的,是自己整个的青春。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王义夫患了静脉血管萎缩,这种病使王义夫大脑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王义夫经常出现头晕、迷糊的症状,而且一旦变换环境休息不好的话,就会发烧、脸肿。8年前坐着轮椅前往亚特兰大、昏倒在赛场的那一幕,只是他12年来一直与病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其实这位六朝“老枪”长期受着头晕、肩痛、腰痛的折磨。举枪、瞄准、射击的动作日复一日地重复,就算普通射击运动员,脖子、腰、手臂都全是毛病,何况王义夫脑部还严重供血不足。王义夫75岁的母亲刘国珍说到自己儿子的病痛,眼圈里不禁噙着泪水,她说:“儿子身体不好总发烧,但由于血管堵塞,点滴打不到10分钟,手就肿起来了,那不是常人能遭的罪呀!” 其实最艰难的还是在雅典,王义夫除了要克服身体衰老、精力不济以及强手如云等困难之外,还要和自己的“老眼昏花”进行斗争,“瞄准的时间一长,我的眼睛就容易模糊,只能稍微停一下,然后再次瞄准。”不过,“老枪”的经验是无敌的,“获得亚军的俄罗斯选手技术很高,但我比他整整大8岁,而他只参加过一届奥运会。”王义夫说:“别人认为我在奥运会拿亚军就算失败,对我来说是有点苛刻,不过我都已经习惯了,因为这是老百姓对我的认可!” 20年征战奥运的旅途里,他带给人们的以不仅是高超的射击技术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更是竞技体育赋予人最大的价值——坚定与执着。不惑之年仍能奋战疆场,这无疑为中国体育逐渐走向退役时间低龄化的现状打入了一剂强心剂,王义夫的事例告诉许多现役的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并不会完全阻碍通往成功的道路,只要努力和坚持,仍能实现事业上的突破。 但奥运的征程还未结束。雅典归来,王义夫有了新的角色:中国射击队总教练。当上总教练的王义夫比以往要忙上几倍,射击场里,经常可以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在成功完成身份转换后,王义夫大刀阔斧对国家队进行了改革,包括推出了“三公”(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政策,在训练比赛中使用英语,邀请媒体和观众观看国家队的选拔赛等等一系列措施。事实证明,这一变化对于提高运动员提前适应2008奥运主场气氛,解决他们心理素质问题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作为一支冠军之师,中国射击队承载着太多国人的“奥运期待”。作为每届奥运会首枚金牌产生的射击项目发挥得如何,将对整个中国军团产生重要的影响。 庞伟,他接过了王义夫的枪。在北京奥运会上,他用一个传奇续写了中国男子气手枪的辉煌。决赛时,现场的编导几乎没有给这个22岁的射击队神枪手任何PK视窗,因为庞伟太稳定了,稳定得让对手绝望,让比赛的冠军悬念提前结束。此时你甚至会以为站在靶前的是王义夫,庞伟太稳定,太成熟了,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22岁初登奥运赛场的小将,而更像一把经过多年磨炼的老枪。对于自己的爱徒,王义夫说:“小孩子夺冠了,大家都高兴。看庞伟在场上打枪的样子,有点自己当年的感觉。” “听涛楼主痴心甚,欲谴长绳缚夕阳。”正如王义夫说的:“只要事业需要,自己身体允许,我想为国争光是每个运动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愿王义夫的退役生涯更精彩,更踌躇满志!我们期待着,他教出的好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