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2008年8月1日 晴朗 星期 五
08-08-1星期五    晴 
    如果说悦荷姐象一个大小孩,那么浮萍涟漪就象一个大家闺秀。 
    30号那天,我收到浮萍发来的悄悄话:“在我心里,您和红梅姐还有日月光明老师都早已经是朋友,虽然您可能不认识我,最近我也很少上年轮,但只要上了,您一家的大作是一定拜读的,只是常常没有和主人打招呼。我相信文如其人的说法,透过你们流畅的文笔感受到你们做人的真诚,所以能够成为您的朋友非常荣幸!” 
    看了这悄悄话,我嘻嘻一乐:“日月光明是梅子的亲哥哥。呵呵……浮萍,我早就在网上结识了你,你的《渔歌唱晚》也是我的渔歌唱晚。” 
    “呵呵~~我常常和日月光明老师一起登山,当然也知道红梅姐是他的亲妹子。你们都在南海一中,还有你们乖巧的小馒头……早想去见见你和梅子姐姐的,而且我们现在离得应该不远,我在碧桂花城我哥哥家,只是带着孩子(小年友——快乐的小青蛙),还答应帮我哥照看几天小侄子,还从你的日记中知道你忙得非常充实,所以希望下次过来再拜访你一家。不知道是否欢迎?” 
    哦,原来浮萍到顺德已一周多,“当然欢迎!到顺德不来我家,哪有这样的道理?” 
    在悄悄话里我留了电话,但一直看不到她发的悄悄话,突然我想到以前她好像曾留下电话,并要我回平远时一定要探望她。我一查电话里的电话本,果然是她! 
    我尝试着拨了她的电话,通了:“浮萍吗?你是不是在顺德?梅子的表哥也住在碧桂花城,那里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可以见面吗?” 
    “可以。但我哥要上班,白天我侄儿要学琴,可能七点后才有空。” 
    “没关系。七点后我到碧桂花城接你。” 
    由于浮萍是平远人,又经常和哥哥这班“傻子登山队”爬山,岳父岳母对她可能很熟悉,跟爸爸妈妈一说,他们好象都有印象,但印象不深。我说:“不要紧,我把她接回家,你们一聊,可能就会知道。” 
    下午接到阿赖的电话,他说要调到中山纪念中学教书了,想请我吃一顿饭,地点是平洲美食街的湘聚楼。 
    后来,浮萍发来信息:“曾老师,红梅姐,傍晚有几个平远老乡约我到外面吃饭,地点就在南海一中附近。到时我再给你们电话,怎么样?” 
    两件事湊巧合在一起,这真是天缘巧合呀! 
   和同事请完饭,我打了电话给浮萍。一问她正在哪里吃饭,她说:“在平洲美食街。”天啊!世事就会那么巧!俺正在平洲美食街耶! 
   “你在哪一家饭店?” 
   “华仔土鸡店。” 
   “华仔土鸡店我去过。我马上来找你。” 
    从湘聚楼到华仔土鸡店只需要走到街的对面,眨眼的工夫就到了。当我打电话询问的时候,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士站起了身,她就是浮萍?! 
    和她吃饭的大多都认识,有帮过梅子两次的南海执法局的张队长,有我校的同事朱老师的妻妹…… 
   “真巧,还说是网友见面呢,老熟人都来了。我先把浮萍带走了,以后我们再抽个时间聚一聚。” 我对张队长说。
   “行!放行!呵呵……不过,要好好照顾吴老师。”张队很通情达理。 
    回东海的路上,我问:“你也是一位老师,你想不想到我们学校走一走?”
   “想啊!经常在你们的日记里看到你们对自己学校的描述,真的很想亲历其境。”
    这时小车已到了夏教,梅子说:“绕回去,不远。放心!” 
    放假了,学校里很静。教学楼在黑如墨斗的晚上静静肃立。我说:“到‘南海一中欢迎你’的大牌坊前照一张吧!” 
    梅子开玩笑地说:“你看看,每一位朋友到一中,他总要推荐这个牌坊,好象一中是他的家一样。” 
   “就是,南海一中本来就是我的家嘛!”我骄傲地说。 
    回到东海,客家人对客家人,特别是平远人对平远人,把我这个南海人抛在了脑后。
    我岳父对我旁白:“吴老师的婆家都住在仁居,婆婆的父亲是磨豆腐的,磨出来的豆腐非常嫩滑。她小时候性格很文静,读书很聪明,乡里人称她为‘豆腐妹’,就是‘豆腐西施’的意思。”
    闲聊中知道浮萍姓吴,名字叫JY。名如其人,她就好象一块温顺恬静的碧玉。
    他们聊天的时候,聊到了梅子一家人从福建复员回到仁居时闹出的笑话,一家人都哈哈大笑。 
    疯子:这是梅子的姐姐英子的笑话。话说,刚回到平远仁居,那时候还小小的她,性格开朗活泼,对人也常报以笑意。有一次,乡里的一个疯子走过她的门前,她对他笑笑,他也对她笑笑。旁边有人对她说:“他是一个疯子,你对他笑,他以为你喜欢他,就麻烦了!”把红英吓了一大跳。这时,静玉的舅舅回来了,他对红英笑笑,红英以为他也是疯子,慌忙大喊道:“疯子呀,疯子呀!” 
    他“打斧头”了:哥哥明子性格很老实,不善言辞,英子姐却聪明伶俐,嘴巴子利害。那时候,哥哥去买酱油,一个小小的瓶子,一毛钱就能装得满满的。每次买酱油都是满满当当的,但有一次,哥哥买的酱油小了一圈,英子就闹得慌:“他打斧头了!他打斧头了!”打斧头了,又叫“食水”,是趁着帮人家(公家)采购时虚报价格贪污。那时一分钱就可能买两颗糖。英子这一句话把哥哥害得百口难辩,眼泪涟涟。 
   “脯菜”:梅子英子苹子刚回平远时(明子尚在福建工作),部队回来的孩子与地方上的老百姓是真的不同,而且他们不会讲家乡话,他们讲的普通话大家又听不懂,所以交流很成问题。她们身着时髦,只要一出街,就惹人注目。有一次,妈妈要梅子苹子去买“菜脯”(萝卜腌制品),怕忘记了,她们一路都念念有词,“菜脯……菜脯……菜脯……”念着念着,堂姐夫开汽车经过,伸出头来问她们去哪儿?这一问竟把刚刚还念着的“菜脯”问跑了。想了老半天,梅子说:“我们去买脯菜。”苹子也说:“对,买脯菜。”姐俩来到杂货铺,问售货员:“有没有脯菜卖?”售货员听不懂,她俩也没见过“脯菜”的样子,急得脸都红了。一个阿姨急中生智,问他们是不是“菜脯”?姐俩说不是,就是“脯菜”。最后梅子说“菜脯”也行。回到家,堂姐夫早把她俩的事儿传开了,被人笑了好一阵子。
    
    浮萍临走时,把两个大红包拿给我岳母:“伯母,这是晚辈的一点孝心。前些时候住了院,要买点东西补补身!”我岳母百般推辞。我对岳母说:“收下吧!这里面还包含着浓浓的乡情哟!”
 
www.diarybooks.com 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