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生又一次面对全国大众,昨天晚上先生在电视屏幕中向全国人民做了一次“5.12”地震的文化解读,这个解读是要必要的,问题在于余先生的这个解读缺乏力度,虚大于实。 “5.12”地震呈现的文化理念,绝不仅仅局限在余先生所讲的“大爱”,好似在中国长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一直找不到表现大爱的机会,地震灾害来了,才得以充分地表现。经过地震以后,中国的现代文明建设的一切问题全部解决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余先生在证明和解释“大爱”的来龙去脉的时候,仔细地阐释了“道”与“术”之间的关系,把二者之间对立起来了,成为了彼此消长的关系,断定中国文化中的些许“阴暗面”,统统是因为 “术” 掩盖了“道”,以至于才有了一些众所周知的缺点。岂不知,“道”与“术”之间本来是浑然一体的,两者之间互相顾盼,互相补充,正如一个人的骨架和一个人的血肉不可分割一样,血肉去掉了,只剩下了骨架,这个人还是完整的人吗? “5.12”地震考量着中华民族的爱心,面对世界的观察,我们交了一份出自内心、同时得到世界认可的答卷,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地强大。我所思考的是,为什么民族的凝聚力非要到特定的大灾前才得到强化,才可以呈现?同样是余秋雨先生,在今年上半年做的一次电视专访中,论述到中国的文化传统时候,讲到传统文化虽然很好的解决了家庭内部的和谐问题,但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公共空间的道德问题,一旦遇到与邻里、邻市、邻国发生矛盾的时候,就容易失去理性;“大爱”的色彩就容易弱化,爱,成了一个有针对性的词语,对于这些人可以爱,对于那些人就不可以爱了。 “5.12”地震过后,余先生由于在现场体会到了壮烈,因此“英雄情结”再次涌出,眼光集中在我们的英雄上,岂不知前来救援的外国医疗队也是英雄,正如抗日战争中的白求恩大夫,是更大的英雄。 余先生似乎对中国的许多文化评论者和学者的“冷静”态度不满,极大憧憬着“5.12”地震后,中国的“大道”文化精神将得到呈现和广大;他标榜自己发现了都江堰,因为他的努力,使世界上好多人知道了这个地方,好似因为了有了范仲淹而天下人知道了岳阳楼。对于余先生强化的大爱,我是这样看的,大爱也好,小爱也好,共同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和谐——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和谐产生幸福,我们好像不用为欧美的一切大亨们有了“一切”而感到失落的状态感到忧虑,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和谐。大和谐产生大幸福,小和谐产生小幸福,不和谐产生痛苦和灾难。 中国的文化繁衍一直有大忽隆的倾向,一次外在的碰撞机会来了,就呼啦一下聚到这件事情上,又次外在的碰撞机会来了,就呼啦一下聚到那件事情上。“5.12”地震中呈现的民族凝聚力是值得肯定的,民族精神的大道也是一直清晰的,问题在于行道的时候往往出现偏差,这是值得研究的,大善可贵,小善更难得,如果忽视每个国民信手可做的小善,等待着灾难出现而突然澎发大善,岂不是舍近而求远?行善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比如可以建立“见义勇为基金”、大力表彰“行善邻里”、“爱护山水”、“舍己救人”的先进人物,让他们得到认可,让公众认识到他们也是真正的英雄…….大道灿烂,但是中国的道德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