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3日写) 谁都想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曾看过一个故事,说某海滨渔民,一般每周只出海打一次鱼,够吃就行了,其余时间就是坐在海边的树下晒晒太阳,过着非常悠闲的生活。来此旅游的某有钱人很不理解,看到了一个渔民在海滩上晒太阳,那天的天气很好,有钱人就很好奇的上去问:“你为什么不去打鱼呢?”渔民说:“这个星期我已经打了两天鱼了”。有钱人就更好奇了:“一个星期你只打两次鱼吗?”渔民答:“是的”。“为什么不多打一点呢?这样你会更富有”,有钱人建议了。渔民回答说:“有一点钱有什么用?”有钱人说:“那样你可以找几个人帮你打鱼,然后开一个小公司,做买卖。接着你赚了更多的钱,可以做一个贸易公司,生意甚至可以做到全世界。”有钱人越说越兴奋,渔民似乎也有了一点兴趣并问:“那时候我可以做什么呢?”有钱人说:“到了那个时候,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还可以每天都在海边晒太阳呢!”渔民反问:“可是这样又和我现在有什么区别呢?”一句话问得有钱人哑口无言。 当时我看了这个故事很受感动,感觉人应该像渔民这样活着。但是细细一想感觉又不对,那不是过一天了一日的生活态度吗?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他吃什么?原来他辞官归隐有“养老金”可拿,种地只是休闲。农村老百姓种地也要那样,非饿死不可。现在的老百姓一年忙下来,也就够个温饱,想要有点余钱,只能去打工了。养猪、养鸡、还有的养虫什么的,都能致富,那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养成的。 再想想那个悠闲的渔民,每周只打一、两次鱼,没有节余。如果自己长期生病不能下海了,或遇到天灾人祸、险恶风暴,短期内近不得海,其他方面自己又一无所长,岂不要饿肚子,那时眼巴巴的望着门外,是否还有心情悠闲呢?除非他说:饿死也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快乐。要么他得道成仙了,要么他的脑子被饿糊涂了,产生心理障碍,不太正常。 想想真正的有闲阶层,必然是中产阶层以上的人,或拿退休金生活的人,最低限度是衣食无忧,即使遇到大病大灾,花钱有出处,不用举债度日,才能真正悠闲起来的。 看人的一生,能有几回闲呢。刚出生的婴儿虽无忧,但不懂悠闲。一上幼儿园,就开始上这个班那个班的;到了小学以后,作业铺天盖地,周末不是兴趣班,就是辅导班;上大学了,想到一些大学生竟然进劳务市场和农民工争工作,就业形势这么严峻,悠闲得起来吗?每年都有大学生跳楼,真得让人唏嘘不已。走出象牙塔,踏上社会,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买房,结婚,倒也闲不到哪去,一不留神就如我直奔四十而去。 现在一些人超前悠闲,出现了不少房奴、车奴、卡奴,看似风光,内心的苦处自己知道。报纸经常报道一些所谓的“奴”,整天担惊受怕的,不敢跳槽,不敢随便花钱,怕生大病,真是前怕狼后怕虎,根子在哪?欠人家唉!有人说现在欠钱的是大爷,心理素质好到“做大爷”的债务人能有几人?不管欠银行的钱,还是欠私人的钱,心理总是不舒服的,至少我是这样的,欠钱几年了,从没找着“做大爷”的感觉。 贷款20万买了房子,几年下来省吃俭用,总想尽快还完。虽然现在欠款所剩无几,心里还在盘算着,争取明年上半年将贷款还完。这边贷款未还完,那边老婆就算计着要换大房子了,看形势,我不到退休是悠闲不起来了。退而求其次,只能是苦中作乐,忙里偷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