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农历的菊月。满城尽带黄金甲。那千姿百态的秋菊恣意地绽放,挥洒着秋色无穷的魅力。这个季节,独占鳌头的花当属秋菊了。夏日的繁花已经逝去,连占尽八月风韵的桂子也渐渐香消玉殒。唯有秋菊在寒风冷霜中凌寒而开。其它的花即使有,又怎能和秋菊相媲美呢?菊的形、菊的色、菊的香、菊的性唯有深秋才能相配,而末秋的雅、淡、清、逸也只有菊才能完美体现。所以,从这点上说,菊之后是无花可炫耀了。 世上爱菊的人很多,但真正理解菊个中三味的恐怕非陶渊明莫属。陶公出身寒门,有“大济于苍生”的志向,但却无实现素志的机缘。因此,在壮年时就弃官归隐,“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隐之后,陶公闲逸自得,结庐于田园,寄情于山水,其心境宛如秋天之晴空,宁静邃远,天高云淡。他在《饮酒》诗中吟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寥寥几语,就将他的那种闲静欢快的心情表露无遗。也恐怕只有陶公吧,才能在一菊一篱一山之中见其“悠然”心态。倘若是采荷、折桂、摘梅、培兰东篱下,那多少有点差强人意,难见其闲逸了。因为荷开盛夏,桂馥余暑,梅绽严冬,兰生春寒,都与秋的淡泊宁静相去远矣。况且,荷艳桂丽,梅稔兰秾,与菊的飘逸洒脱、香清淡远也有区别。所以,陶公选在秋高气爽之末,于田园竹篱之下,边饮酒边采菊,一派高人隐士之风。那隐隐的南山正好印证他悠然自得的心情。这也就是陶公如秋之淡雅,菊之飘逸的人格吧。 陶公三百多年后,诗人元稹这样赞他赞菊:“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把丛丛菊花围绕的房屋当成陶渊明的家,专心致志地绕篱欣赏,连太阳西斜都不知道,其赏菊入迷,留恋忘返之情何等真切。而且诗人偏爱菊花,并不是爱它的富丽名贵,而是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在百花之中历经风霜而最后凋零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陶、元二人应是最懂菊的知音吧。其实,赏菊、吟菊、爱菊都只是斯人借菊抒怀,或钟情菊的君子之风;或心仪菊的傲霜之节;或赞美菊的无瑕之德;或欣佩菊的肃穆之性。唐未那个胸怀大志的冲天大将军黄巢在落第之后,借菊一展胸中豪气,要“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如真的实现了他改朝换代的理想,他更是立下“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壮语。 菊花有幸,凭借自己傲霜斗寒的品格,独占三秋之后的瑶池琼台。此后,一日一日,将万物萧瑟,天地肃杀,艳阳少有,寒雨缠绵。如此清丽之时,更撩起我辈趁早采菊东篱,把酒黄昏的欲念。只可惜啊,时不在矣。何处有陶舍田园之景,何日有闲适隐逸疏放之心。慨叹之余,也学前人赋诗一首为记: 三秋群卉尽,霜菊凌寒开。 千红皆已逝,一花傲琼台。 金钩挂明月,玉指拂云靄。 君子气节隐,岂只陶元爱。
(近几日严格按医生要求,不久坐、久走、久站,不下楼上楼,卧床 休憩,紫癜似有好转,未发新点。但药物仍然不减。备记于此:醋 酸泼尼松片、依巴斯汀片每日一次,7+1;复方丹参片、复方芦 丁片、维C、维E、补达秀(钾)、碳酸钙泡腾颗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