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悠长,才开始小儿子就嚷着要回奶奶家,连行李都收拾妥当了。先生请了两天的假,准备把小家伙送走。我也闲着无事就随车一同去了。 京珠高速路上飞奔了不到三个小时,午饭前就到家了。时间很充裕,先生提议说到珠玑巷寻根问祖去。没想到公公婆婆都欣然接受,就这样,我们一路谈笑,小车驶进了323国道,向着古城南雄奔去。 放眼这条被誉为“梅花长廊”的过境国道两旁,一大片一大片的田野,几乎都是即将收割的黄澄澄沉甸甸的稻子以及绿油油的黄烟。在离南雄不远处的路标指引下,我们的车子拐进了一条像是刚铺好的但晒满了稻子的水泥路上。穿过这不到50米长的水泥路,车子停在了一栋栋新建的古色古香的房子前。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根据不同姓氏的渊源而建的大宗祠。 当我们推开车门时,一股巨大的热流冲击而来,我猛然意识到,我们即将寻访的百年古巷,正被38度高温炙烤着!在犹豫之时,只见小儿子搀扶着奶奶已经走到了牌坊底下,绕有兴致地观看石壁上的“百家姓”呢。 顶着盛夏的炎炎烈日,踩着被烤得滚烫的鹅卵石路面,我们走进了有着七百年历史的珠玑古巷。穿过“珠玑古巷”南门楼的圆门,只见巷子的两旁都是低矮而破旧的古代民居,每一扇大门的门额,几乎都贴着书写各种姓氏的红纸。村民在自家的门前摆着小摊,说着不纯熟的粤语,出售着各种姓氏的书籍、自制香烟和当地特产。 儿子可来劲了,说自己的姓氏是大姓,很容易找。果然,没走几步,就看到了门额上用红纸写着的“张”字。张家的后人们兴奋地在门前买了本以“张”为主的《姓氏解密寻踪》,并站到写满张家后代名字的古墙下,看着来自各地的后人留下的签名和捐助金额。我留意到,墙上的签名大部分是来自珠江三角洲的后人,而先生那地方的则甚少。 相反,我的姓氏是小姓,走遍了古巷,也问遍了村民,都对我的姓氏闻所未闻。小儿子很不甘心,打开刚买的书仔细翻阅,终于在书中注明的雁阳堂找到了我的姓氏,很是满足。 酷暑难耐,我独自一人躲到了湖畔的千年古树下,拨弄着拂水的柳枝,迎着湖面的粼光,回望那被烈日烘烤的古巷,心中不无感慨:小小的古镇,承载着多少悲欢离合的命运,而长长的鹅卵石巷道,又记录着多少侯鸟般的先人悲壮迁徙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