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还很年轻的女子爱上了一个已不年轻的男人。处于爱情之中的女子常常自问,为什么会爱上他,或者说喜欢他呢?是爱他的年轻;是爱他的财富;还是爱他的地位?这些似乎都不存在。女人自己也感到迷惘。原来爱真是糊里糊涂的呵。男人也很不解,年轻时的英俊潇洒已早不复存在,财富和地位也和他差之万里,是什么吸引了她,或者说是什么也让他激情澎湃,接受并付出对女子同样的爱恋呢? 好在他们都很理智,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虽然这种出轨的爱情很炽烈,但他们没有热昏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各自的家庭更加温情、更加关爱,为的是使偷偷的爱能够在暗地里悄悄的生长。他们只想出轨,而不想自己的家庭翻车。 “难啊”,朋友在讲这个故事时不止一次的这样感叹。这个故事其实很老套了,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无数,也正在不断地发生。而我的感触是,爱情真的是这样莫名其妙和稀里糊涂的吗?爱情真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吗?按常情讲,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本可以去爱一个更年轻、更富有的人,可她就是这样的不计后果,不图回报地去爱。而男主人公本也不应当接受这种爱,并回报自己的爱。即便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那也只能在心底感叹“君生我未生”、“恨不相逢未嫁时”啊! 两人的发展怎样,朋友没有讲,也可能是无法讲。谁能预测以后的事?是中途夭折,还是被发现暴露;是慢慢变淡,还是走上极端,这恐怕只能靠缘分了。没有缘分,天天在一起也不可能触电;缘分到了,睡梦中也会有心灵感应。 我不愿瞎自揣摩,只愿在心中为他们祝福。毕竟爱是没有罪的。有罪也只是人性中的原罪,连上帝都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因为人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他们也还偷吃禁果嘛。 于是,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和许广平。还是学生的许广平爱上了比她大18岁且有家室的鲁迅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就连鲁迅至死也没给她一个名分。但许广平却用了毕生的心血去爱他,为他当助手、为他放弃工作、为他生子、为他避难、为他料理后事、整理文集,而无怨无悔。她说,虽然所有的人都说我们不相称,可事实上“神未必这样想”。是的,神未必这样想。我们想的都是凡人之所想。正因为神未必这样想,于是世上就有了鲁迅先生的名言——“爱情是需要时时生长、更新和创造的”;于是就有了鲁迅先生和许广平两人情真意切的《两地书》。 听完这个故事,我无语,惟有长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