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友发我悄悄话:读了你的日记,发现你读书很认真,非常难得,佩服! 很感激朋友的鼓励,又颇有几分惭愧。 于丹《论语心得》我是认真读了几遍。但检讨自己:把读书和写作当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习惯,却做得很不够。 也许正如于丹教授所说,21世纪的新人类奔波于滚滚红尘之中,追逐名利成为时尚,把财富和地位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有多少人还会静下心来把眼光转向自己的内心,去审视自我,苛责自我。 我们往往看外界多,看自己少。苛求别人多,苛求自己少。这样,“安贫乐道”的古训真正变成了现代人崇拜至上却又高不可攀的理想境界。 我检讨:从学历上也许我可以属于古代的“士人”阶层,也就是知识分子阶层,但精神境界上却远不可与古代的士人相提并论。也正是如此,于丹心语才似一柄重锤振聋发聩,不管尘世烦扰,固守心的一隅,每天给自己一点心灵的仪式,追逐精神世界的悠游。 读书能怡神养性提升品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又是一个任重道远持之以恒的过程。很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像那爬铁塔的青蛙一样在众人的讥笑和非议中纷纷败下阵来。 我不能确认自己是否也已经缴械投降,但说左右摇摆、动摇不定还不过分。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琐碎、流年的飞逝就成了自己不读书的借口。鲁迅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它总是有的,朱自清的《匆匆》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没有了精神的滋养,越来越悟到自己浅薄世俗起来。 我还不想放纵自己继续浅薄和世俗,读书不为功名,为自我的充实,写字不为成名,为性情的一份寄托。 我们往往不缺乏宏大的理想,而是缺乏一条从眼前铺向理想的坚实的路途。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人生的每一天都可以是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