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2007年1月17日 小雨 星期 三

    26岁的深圳,为申请举办2011年的第26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与其它四个城市的激烈竞争。
    今天凌晨2:45,在意大利都灵,结果终于揭晓:经过四轮投票,深圳在最后胜出。

    哈,真是太好了!为深圳喝彩!为深圳骄傲!
    在家里与妻一起看着电视直播。妻连说太激动了、太激动了!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好半天也平伏不下来。

    深圳电视台的现场直播节目从深夜11:50开始。本来预计,国际大体联会在凌晨1:57宣布结果,但据说是由于竞争激烈、反复投票,拖后了整个安排。
    许多人与我们一样,都在守着这个结果。深视“第一现场”节目主持人董超读出的一则观众短信特别真实:我来深圳十来年,一直觉得自己是这座城市的过客,但“申大”让我觉得自己真的成了深圳人,为深圳祝福!

    参加这次申办的城市都很有竞争力,俄罗斯的喀山是座大学城,全城三分之二是大学生,并且有普京总统的强力支持;波兰的波兹南市是第三次申办,中国台北的高雄也是第三次申办,至少在经验上、在“同情分”上也比深圳强。(还有一个是西班牙的穆尔西亚市)
    事先,网上有些议论说,深圳的胜算不大。北京在五年前刚举办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哈尔滨又已赢得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运会举办权。况且,深圳本地只有一两所大学、两三万在校大学生,到时候可能连门票都要派送。让天津、上海、武汉申办的话,胜算还大一些。

    但是,深圳的优势在于得到了全国和广东省的全力支持。大体联主席基里安率评估组来深圳时,广州、香港的大学校长们都来表示支持:深圳周边,是南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高校最密集的地区。温家宝总理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还专门安排在北京会见评估组,表示了国家对深圳“申大”的全力支持。深圳市民以及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更是活动多多、热情参与,充分展示了“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的风采,表达了“深圳拥抱世界”的渴望。
    诚如市领导所言,事实上,深圳的申办成功,最终要归功于改革开放。试想想,倒回去二十年,别说是国际性的大型赛事,就是省运会、惠阳地区的运动会,深圳也未必有能力举办呢!

    这一个历史时刻,的确让人激动!



***********************************
资料摘录:国际大体联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u Sport
Universitaire,缩写FISU)成立于1949年,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独立于国际奥委会的国际体育组织。主要职责是监督指导夏季大运会、冬季大运会和大学生体育锦标赛。其宗旨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整体水平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及体育教育,促进世界各国大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合作,以便加强国际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团结一致。现任国际大体联主席、83岁的美国人乔治·基里安曾任国际篮联主席,在国际体坛可谓德高望重,他于1999年当选为国际大体联主席,并于2003年连任至今。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国际大体联的前身、当时的国际大学生联合会就已计划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924年,首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在波兰华沙举行,设田径、游泳和击剑3个比赛项目,此后不定期举办,从1925年~1939年共举办8届。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迫中断,至1947年恢复举行。1949年,少数西方国家正式成立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并组织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周。
    1951年起,“冷战”造成东西方的分裂,两个阵营各自举办自己的大学生运动会。西方阵营的命名为“国际学生体育运动会”,东方阵营的名称是“青年学生运动会”或“青年友好运动会”。
  1957年,为庆祝法国全国学联成立50周年,国际性的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文化联欢节在巴黎举行。经与会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致同意,决定以后定期举办世界性的大学生体育比赛,正式定名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原则上每两年举行一届。从此,大运会成为全球青年的体育盛会,各国纷纷派出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角逐,历届大运会经常诞生世界纪录,赢得了“小奥运会”的美誉。
  1959年,第1届大运会在意大利都灵举行,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98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参赛选手限于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岁~28岁)。之后,大运会向奥运会看齐,分成夏季和冬季,起初分别在单、双数年举行,1981年起改为在同一年举行。

  中国曾于1959年参加了第1届大运会部分田径项目的比赛。但从1961年第2届起至第8届均未派团参加。1975年,第14届国际大体联代表大会接纳了中国。作为仅次于奥运会的综合性世界大赛,大运会最先向中国张开欢迎的臂膀,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的门槛、中国竞技体育的摇篮。
    1977年,中国派出51人的代表团参加索菲亚第9届大运会,成为中国体育在世界大赛的起点,获一银三铜,列参赛各国家与地区的第21位。此后,中国参加了历届大运会。中国女排在1981年第11届大运会夺冠,实现了“三大球”在世界大赛“零的突破”。通过大运会,中国还培养出包括“跳水女皇”陈肖霞、“体操王子”李宁、“三级跳之王”邹振先等一批世界明星。

  北京市在2001年成功举办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运动员在此届大运会上共夺得54枚金牌,超越第2位的美国(21金),第3位的俄罗斯(14金)。同时,这届大运会以出色的组织和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而载入史册,也被视作奥运会的预演。

  哈尔滨市在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之后曾申办冬奥会,但在初赛中就被淘汰。2003年,哈尔滨市开始提出申办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并于2005年获得了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举办权。

    为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圳选择了全力申办2011年的大运会。实际上,申办竞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已经超越了体育赛事的本身。


 
www.diarybooks.com 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