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二,又轮到我和杜冲主任一起值日。 有三件事让我感动。一件是大课间的教职员工安全专题会议,连食堂员工、保安、超市员工在内,都在很短的时间里从各自的办公室、工作岗位赶到了会议室,而主讲的杜主任列举了9个安全工作要点,一一说明,在20分钟之内结束了会议,没有影响上课。 一件是九年级下晚自习时,校门外的一位老妇人举着伞在等着接孙女,她把伞移到了我的头上,说下雨呢。我说雨不大,不要紧的。她还是把伞侧到我身上来。简短的交流中,得知老妇人住在九房门,孙女的父母都在外地。很快,老人的孙女出来了,笑着偎依到了奶奶的伞下。我笑着朝她们挥手说谢谢。 一件是21点多查寝时,九(6)班班主任葛蕾老师和我一起爬上5楼,在男生寝室里找到李嘉华同学,带他去校外买感冒药,并说还要送他回学校住。
张潮在《幽梦影》感叹:“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秋雨如挽歌。”张潮的朋友张谐石评论:“我辈居恒苦饥,但愿夏雨如馒头耳。”另一个好友张竹坡则直言道:“赦书太多,亦不甚妙。”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居士,歙县人,原居婺源。清代文学家、小说家、批评家、刻书家。自幼“颖异绝伦,好读书,博通经史百家言,弱冠补诸生,以文名大江南北”,然累试不第,“以赀为翰林郎,不仕,杜门著书”。先后自著诗文、词曲、笔记、杂著数十卷。给张潮生前身后带来海内外声誉的,首推《虞初新志》一书的编纂,此书一出便奠定了其文言小说编选家和批评家的历史地位;初中课文《口技》即选自《虞初新志》。 张潮出生贵介、富于资财,然其“性沉静,寡嗜欲,不爱浓鲜轻肥,惟爱客,客尝满座。淮南富商大贾惟尚豪华,骄纵自处,贤士大夫至,皆傲然拒不见。惟居士开门延客,四方士至者,必留饮酒赋诗,经年累月无倦色;贫乏者多资之以往,或囊匮则宛转以济:盖居士未尝富有也,以好客,故竭蹶为之耳”。 张谐石,即张韵,字谐石,号浮丘,工于书画,著有《城东草堂集》。《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和张谐石来往甚密,有《八月一日,晓莺堂候雁,同张谐石、端梅庵、庐歇庵、郑若千、许祥祉、陈鹤山分韵》:“一年强半住禅关,柳老莺稀棹未还。归心浓于蒪熟候,寒衣逼在雁声间。秋风曾否传新字,来路应当过旧山。怅望中庭清露下,停杯齐叹鬓毛斑。”又有《处暑日,天宁寺竹院小饮,同徐松之、张谐石、于臣虎分韵》:“闲居三伏尽,门径草全封。晚雨寒竹林,秋心感砌蛩。无凭杯外事,难必海边踪。密友来寻惯,占时学老农。” 画家石涛在《诗书画联璧卷手卷》(2688万元,2009年11月北京保利)自跋(十)中云:“……春日张谐石、姚纶加、潘扆臣、何以三,招予登金山寺。是日波恬浪静,诸君索诗为首唱。……焦山双峰顶下云声庵后寻天然堂,遣上人以野菜麦饭作供,书壁留赠。” 张竹坡,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自幼聪颖,15岁时参加乡试,然仕途不顺,屡试不第。1695年,26岁时,以其超人的文学才华在徐州家中评点《金瓶梅》,写下了10余万字的评论,确定了《金瓶梅》是奇书不是淫书的观点,也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遗产。后寄居金陵、扬州、苏州等地,贫病交加。离苏州赴永定河治水工地,以图谋进身之阶,不料于当年(1698年)9月15日染疾身亡,年仅29岁。 今天秋分,一直下雨。早和晚都下得比较大,只是在午间停歇了短暂的一阵儿。秋雨如挽歌,绵长哀怨,生出愁思。秋可分,情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