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2016年9月20日 晴朗 星期 二
    6点多起来,在景苑内行走。吃过早餐,和葛、吴等继续行走。走到了警卫局训练场,试着在台子上跳跃。葛和吴都抓拍了我的雄姿。回转时,看到一个封闭训练场里墙上的标语“掉皮掉肉不掉队”。
    第一天合班听课,地点在报告厅。报告厅在一处鱼塘后面。鱼塘水色淡黄,岸边杨柳依依,有三个钓鱼台。160人,每个人都有座位牌。我的在八排中的第八排,在第二大列里的第八小列,紧靠过道;刘承群校长在左,葛岳鹏校长在过道右侧。
    8:36,通识班主任作日程介绍,除了报告讲座外,还有名校参观,还有沙龙交流,还有安排在晚上的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活动。8:44,开班典礼。黄主任介绍培训组织方,欢迎我们的到来。学员代表发言,一班发言的是荆州市公安县八一小学陈志刚校长,他讲要珍惜培训机会,搞好服务,加强交流;二班发言人讲安全,说不要出校门。
    干训中心主任王祖琴说服从组织,加强纪律,不希望听到手机响起的声音。9:05,王主任开始他的专题报告《课堂改变,学校改变》。王主任的身材站姿、语气神态很有魏书生的风度。他曾在洪湖某乡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六年,今年调研顺路去了第一站工作地学校,发现只有100多名学生,感慨乡村教育四十年来不是发展了而是到退了。
    他说,乡村教育发展要靠乡村人,要抓教育质量。他介绍洋思中学蔡林森的三轮改革三次转变。第一轮改革,当堂完成作业。我想云溪能否取消家庭作业?第二轮课改,对比实验,先学后教。第三轮课改,灵感来自他自己的三个孩子,搬进学生宿舍同吃同住40年,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
    记住王主任提到的日本人佐藤学和他的《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他主要讲改变学校的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目标:打开教室的大门;愉快参加教学研讨,不评价好坏,分享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建立合作性同事关系。改变策略:要求不强求;充实活动,不求展示,但求生动有趣;不论好坏,只关注学习中的困难和乐趣。
    他讲教研活动应坚持三原则:第一,应对学生的教学。佐藤学,润泽的教室。介绍了2014美国年度教师,肖恩麦考,2015被邀请到武汉讲学:孩子先于内容,爱先于一切。“课上得精彩不精彩,对学生来说并不最重要,能不能提高成绩最重要,甚至不如长得好不好重要。”我很认同他的观点:上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的精彩,而要看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愉快。第二,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第三,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
    第二年:学校组织的简化。把教研活动作为学校管理的重点。
    第三年:举办公开研讨。他强调:乡村校长是乡贤,我喜欢被称作老师;回洪湖大家也喊我老师。他宣布:三年后退休,如果欢迎的话,要回原来的学校当老师。
    他最后归纳:当一所学校,形成合作性同事关系,形成润泽性教室,形成合作、研讨、分享、开放风气,师生、生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必然带来课堂的改变,自然带来学校改变。他说好教师不是管出来的,是发现的,是培养的。
    他问是什么成就一所好的学校?是一种全体员工所享有的情感(包括家长和学生),“他们的学校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而这种情感来自文化。他建议校长的管理文化要更人文,更开放。
    12点结束报告。14点午休醒来,去报告厅等下午的课。因看到我的座位前一排有熊高峰、潘高峰的牌子,于是在群里调侃:前有两座高峰,压力好大呀!王源泉校长看到后笑我多虑了,说两高峰都是公安的,“山高不碍白云飞。”
    14:25,谭细龙教授开始解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他感恩毛时代的教育,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大量的农民工。如今的大学生抱怨工资不如农民工,“你凭什么抱怨?你哪点强过农民工?谁是自己来学校的?农民工背个蛇皮袋子可以满世界跑,你行吗?”他提到有在二师读了四年的学生,弟弟考来学校,他开着车子送,转一个多小时找不到学校。
    他列出了四个问题:“1、您对我省资教生政策怎么看?2、新机制教师补充机制怎么看?3、现在乡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4、您对你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满意吗?”谭教授花了半个多小时,微笑着听取多位学员对这些问题的发言。
我也举手发言了。我介绍了学校资教生和新机制教师的情况,提出流动性大(5年15个留下3个)和书写太差两个普遍性问题。
    他说:“如果乡村教师工资有七八万,在农村呼吸八九个月新鲜空气,到城里玩两三个月,多舒服啊!”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说:乡村校长90年代姓钱,现在不姓钱了,姓安,安全的安,还是不姓教,教育的教。台下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5:25,谭教授和我们分享《支持计划》的出台背景、原则和目标、举措、实施保障。台下时时发出会意的笑声,响起热烈的掌声。
    谭教授曾经是民师,在农村教过小学、初中和一中,89年考研到华师,后到高校任教。他刚退休不久,是二级教授。他希望我们能当一个他这样的幸福老师:“不差钱;60多看起来40多;两个孩子都是大学教师。”不过,他每天晚上坚持学习四到五个小时,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
    快18点结束听讲。19点,随葛去某处吃饭。他的大学同学接他吃饭。他的这位同学是我的教院师兄,上一届的,如今是某重点大学的正教授,厅级。
    吃饭的地方流水潺潺水车滚滚绿树婆娑凉风习习。酒是小糊涂仙酒,人是直爽无遮掩人。我很感动师兄的乡土情怀:他知道有通城服务员,每次都点她来服务;他为了今晚的吃饭,推了两个饭局;他在学校开会到很晚,特意请了另外一所大学的老师开车半个多小时来接我们;三瓶酒,他喝得最多。
    葛几乎是醉了,走路不稳。我也是醉了,不得不按住嘴巴,以免口里的酒吐出来。人生难得几回醉,在十多年后,当我们都脱下了各自身上的各色衣裳,只剩下友情,才明白因为情深才饮酒,才豪爽,才烂醉如泥。
 
www.diarybooks.com 这里不需要喧嚣,只是想给您一个安静的写日记的空间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