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记本:《所见为何》

评论:2  

2013年2月8日

晴朗

星期 五

家乡的滋养之“我的云南”
作者/见何
  
    云南,其实只是我在大学毕业后曾经短暂“客居”过的地方。但是,“彩云之南”这片神奇土地,让我的视界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作为“非典型家乡”,“我的云南”既有山川美、民歌韵、野菌香,更有各种透入自己心灵深处的特殊滋养。
    云南地处高原,土地面积约为广东的两倍。这里拥有全国自北至南几乎所有的气候类型,峻岭深谷与大湖宽坝、皑皑雪山与热带雨林汇聚于一省之地,向有动植物王国和有色金属王国之称。云南的人口,约为广东的一半,却有着二十几个世居民族、不同文化交相辉映、绚烂多姿。其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多样性,远远超过广东。
    在广东长大的我,其实并不明白“多民族”是个啥概念。但一到云南,“组织的安排”却是,我要去编辑关于民族研究和地方史、民族史方面的期刊稿件。
于是乎,就必须恶补相关知识,这直接占据了我几乎所有的工作与业余时间。始料未及的是,这也导致了我对历史和现实的许多思维定势根本扭转。
    当时,国家的奋斗目标是要在世纪末基本实现现代化。然而,站在西双版纳基诺族山村的父系大家族“长房子”前,心头真是百念回旋:这地方离现代化有多远?我们那宏伟的目标怎么才能实现?
    改革开放,全国上下的大趋势是放宽政策、发展经济。但在云南的许多地方,人家觉得去集市卖只鸡都是件“害羞”的事情(因为鸡是供神的祭品),发展经济的路径何在呢?
    课堂上学来的“生产决定消费”应该没错吧,但在云南恐怕还就得倒过来,得承认“消费(的欲望)决定生产(的动力)”。
    觉得人家落后吧?但对比人家对财富、对生命、对苦乐的理解与达观,我们这些来自所谓先进地区的人常常自惭形秽。
    看同事们从乡下拍回来的专题影片资料,那漫山遍野的人过大节,又是爬刀竿、又是踩炭火,且歌且舞几天几夜,满身欢悦满心陶醉。不禁抚胸自问:我们真地要去改变这一切吗?
    他们的人生态度,总是与宗教观念、与原始崇拜捆绑在一起,貌似挺不科学、挺愚昧。可是,轻易去破除这种愚昧的结果,往往又可能导向另一些灾难。
    凡此种种,现实中和观念上的矛盾、冲突可谓俯拾皆是。好在毕竟是学过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对着这些纠结,总算还有一些个消化能力。
    消化的结果,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明白了:概念化、绝对化的思维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是必须时时警惕的“魔鬼”。高高在上、正确无比的各种原则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落实这些原则、并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可行方法。——这要算是得自“我的云南”的宝贵教益吧。
    如果可以用光谱中的“三基色”来类比:“我的海南”是绿色、“我的广东”是蓝色,那“我的云南”应该是那个别样的红色。感谢“我的云南”,它给了我一个更加丰富因而相对更加完整的“中国”概念和“民族”概念。
    离开云南二十多年了,当年的各种纠结不能说都已解开。但无论如何,云南确确实实是一个物产丰饶、美景处处的好地方。所以,至今一直乐此不疲的,是向朋友们推介云南风光、云南风情、云南风物。不管是什么季节、不管是男女老少,如果想要去旅游,那就请选择和再次选择云南吧!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收藏此篇日记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来自:老冬   时间:2013-2-20 14:16:09
内容: 很久以来就很想去云南,我想应该能在此生实现这个愿望吧!^_~

   

来自:秋寒   时间:2013-3-12 9:33:14
内容: 带队跟旅行社去了一次,没走经典线路,到了瑞丽、腾冲,风景没得说,只是我们这样的旅行,匆匆来回,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融入、欣赏,更少接触风土人情。

还会再去的,等退休后,我要好好饱览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枉人间走一遭。

   

内容:

贴图:

贴图预览(VIP会员专有贴图)
       
   
 
 
作者近期日记 《所见为何》
 
   2013年2月8日:家乡的滋养之“我的云南”
   2013年2月7日:家乡的滋养之“我的广东”
   2013年2月4日:家乡的滋养之“我的海南”
   2013年1月31日:答“回家过年吗?”
   2012年10月31日:南岳衡山周末行 (补记)
   2012年9月20日:听“议政”有感
   2012年8月3日:老了!
   2012年2月7日:武隆踏雪

 

 
年轮网络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