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记本:《紫兰小语》

评论:2  

2012年11月9日

晴朗

星期 五

宁化石城之旅五——八
作者/紫兰雅韵


五、客家祖地
第二天早餐完毕,八点准时从酒店出发前往新建的“客家祖地”参观。(门票10元)
   客家祖地,地处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福建三明市宁化县城石壁镇石壁村。“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千年大迁徙,客属遍乾坤。”石壁是客家摇篮、客家人的祖地。记忆中大槐树属于福建漳州市的南靖县长教——云水谣镇,那里有千年古榕群,这句诗歌里说的客家寻根古榕树想必就是南靖的吧,而石壁村无疑就是指宁化的了。
  据史学家考证:从东晋开始,受中国历史上战乱、饥荒、兵灾以及政府的奖掖安排,外地经济的引渗等,使大批中原汉人举家南迁。在唐宋期间,南迁的中原汉人一度汇聚在石壁。古之石壁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开阔盆地,这里土壤肥沃,森林茂密,从高处望去,像一堵绿色的屏障,故古石壁素有“玉屏”之称。南迁中的汉人在此"避风港"里垦荒拓殖,生息繁衍。此后,这批客家人及其子孙把这里作为新的起点,迁徙到梅州——“世界客都”,然后再由梅州迈出坚实的步伐,散布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导游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客家人端午门上挂葛藤的故事,她说离石壁不远有一个山水相依的美丽村落,叫做葛藤凹(或是:坳),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客家人南迁,起于黄巢起义战乱,话说唐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黄巢发动农民起义。一年的端午节黄巢系着黄头巾骑着一匹黄膘大马正率领部下追击唐军,途中,黄巢在逃难的人群中忽然发现一位大嫂,只见她身背一个十一二岁的大男孩,手牵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蓬头垢面,拼命狂奔。黄巢觉得奇怪,便跃马上前拦住了妇女的去路,喝道:‘站住!你这个妇道人家为何把大孩子背在背上,而把小孩子牵在手中?任他稚弱的双脚奔波吃苦?快点把道理告诉本王,否则, 我手里的剑可不认人了!’这位大嫂把两个孩子紧紧地护在身后,回答说:‘这个大男孩是我哥嫂的遗孤,他们两个都在战乱中遇难死了,这是他们的独苗;而这个小男孩是我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也要保住我哥嫂孩子的性命,让他长大成人,传递下一脉香火。’黄巢听罢,仰天长叹。他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盯了妇女良久,然后收起手中的长剑,默默地转过身,从马背上抛下一句话说:‘黄巢的兵是保护穷人的,你到新的地方以后,记住在门框上挂起新鲜的葛藤,我回到军营之中会晓谕自己的士兵,不要骚扰门前挂有葛藤的人家,你快走吧。’这位大嫂就是逃难中的客家人,她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乡亲们。不久他们来到了石壁村,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起了绿色的葛藤。黄巢的大军像狂风般席卷而过,因为葛藤的缘故,客家人免遭洗劫。”
  于是,以后客家人每到端午节就有了挂新鲜葛藤的习俗,说是可以祛除灾祸。在宁化石壁村至今仍有葛藤坳这样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地名。
从而证明石壁可以称为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客家文化的发祥地——即是“客家祖地”。石壁,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客家后裔纷来沓至、寻根祭祖、投资开发、观光旅游。近年来,在海外众多客家后裔的捐款赞助下,已修复了维藩桥、德润亭等古迹,新建了客家祖地牌坊、长廊、客家民俗陈列馆等景观,世界首座聚客家一百多姓祖先神位于一堂的客家公祠也已建成,并先后在此成功的举办了世界性的首届客家民俗文化节,首届世界客属祭祖大典及客家公祠落成仪式等旅游节庆活动。
我们游览时,“客家祖地”工程还在施工。据介绍,扩建工程一期祭祀主轴投资1.2亿人民币,占地110亩,有集散广场、半月池、游廊、石牌坊、寻根路、溯源桥、山门、祭祀广场、祭祀大殿、观礼台、公祠前广场等,工程从2010年10月开工,现已进入最后装修阶段。
   纵观历史,客家人虽然有着“日久他乡即故乡”的生命力,但是那种怀旧思乡的情结是永不褪色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努力下,在众多客家乡贤的努力下,宁化石壁作为“客家祖地”存在,一定会成为全世界客家人心中继“世界客都梅州”之后的又一个精神家园。
六、通天寨
参观完“客家祖地”,已经九点,我们复上车,开赴五十多公里外的江西石城参观下一个景点——通天寨。(其实通天寨就在九寨温泉的旁边,门票60元,1.1m-1.5m半票)
通天寨位于距石城县城七公里的大畲村,是江西省省级森林公园,也是赣州市首个省级地质公园,以奇特的丹霞地貌著称。据导游介绍,通天寨不仅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更有三绝让大家惊叹不已:一是大地之根和生命之门这两座巨石同处一山的奇特景观;二是完全不经人工雕琢的千佛丹霞;三是罕见的岩面龟裂地貌。这三绝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慕名前来。
从山门到达顶峰来回需要3个半小时以上,就一条路来回,通天寨导游说走不动了可以原地等候或是返回。有些体力不支的俊男美女,走完一段就在半山亭里迎风休憩,或是走完三分之二就停下往回走,大部分同事是有说有笑结伴而上。我也没有退缩,跟着大部队往前走。沿途我们欣赏了,“龟兔嬉戏”的逼真,“万舰齐发”的气势,“大鹏展翅”的栩栩如生,“千佛丹霞”的壮观场面,“生命之门”的伟大,以及“仙人犁田”的龟裂地貌,“大地之根”(又叫做“石笋干宵”)的一柱擎天之势等等这些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有着它的特别之处,也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神奇的大自然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总的来说是寨上怪石林立、丹霞横空;寨中清泉流淌,竹木青翠;这些奇特的山水,秀美的风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石城阻击战纪念馆
游完通天寨,已经12:45,回县城用完午餐,乘车来到我们活力团队参观学习最重要的一站——石城阻击战纪念馆,缅怀先烈功勋,追寻先烈足迹。
根据中央苏区相关资料介绍:1934年4月28日,苏区北部的重要门户广昌县被敌占领,8月30日,与石城毗邻的广昌驿前陷入敌手。至此,红都瑞金北部只剩下石城最后一道“屏障”。为了保障中央机关和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安全集结与转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令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红三军团、少共国际师,独立七团、独立十一团以及石城地方部队共20000余人在石城北部设防阻敌。1934年9月26日拂晓,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至10月7日结束,历时12天。石城阻击战迟滞了南犯敌军的进攻步伐,红军阻击敌人进犯石城的实际时间,比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原定计划多了7天,为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纪念阻击战战役,石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出资兴建了石城阻击战纪念园。整个纪念园占地28.6公顷,建设用地50亩,由山门口广场、红色记忆广场、胜利广场、石刻广场、石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石城阻击战纪念馆、纪念碑、观景平台、主题雕塑、红军故事园、红军战壕遗址等部分组成。 
值得注意的是,石城阻击战这段历史,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鲜为人知,史学界也很少提及。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终于发掘出这段可贵历史,后人才得以细细重温当年这场保卫了中央苏区的重要战事。听说我们的家乡平远被确立为原中央苏区县,在调查取证方面应该对江西石城说声感谢。(石城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中的一个,平远是2011年申报成功的,目前已经有42个原中央苏区县)确实,“吃水不忘挖井人”,历史不仅不应该被遗忘,而且应该成为前进的动力。
最为难得的是团队里的23个孩子,他们听了战斗故事后,拿着党旗在烈士纪念馆前合影留念,纷纷表示要珍惜生活,努力学习,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这不正是最为生动的一节爱国教育课么?
八、开心返程
参观完石城阻击战纪念馆,应该各自返回温馨的家了,此时此刻,用累并快乐着来形容我们的心情最为恰当。
车上,依旧是欢声笑语不断,期间还增加了黎洵小朋友的歌声:一首客家山歌《想唱山歌倪就唱》,一首粤语歌《何家公鸡何家猜》,一首普通话的流行歌曲《荷塘月色》,听得众人热烈鼓掌。为此次精彩行程又添上了一段美好记忆。
晚餐时候,陈晨小朋友带头,二十多个小朋友一齐用饮料感恩校长伯伯为大家周密安排了此次行程,这不正是大人们的心声么?
这两天的旅程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缅怀了革命先烈的光荣历程,感知了客家人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增进了同事之间这份难能可贵的友情,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凝聚力。

此次活力之旅,是学习之旅,团结之旅,愉快之旅。一路上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谈学习、谈工作、谈和谐,一面感受祖国河山壮丽,激荡心灵的自由与张扬,一面迸发斗志激情,焕发了热情和干劲,激发爱党爱祖国爱生活情怀,收获幸福情谊,营造了局机关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此次活动作为一个加油站,以崭新姿态投入教育创先争优活动中,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增光添彩。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收藏此篇日记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来自:白色的雪   时间:2012-11-9 21:20:18
内容: 观光旅游,现在已经没有了那份心情了。

   

来自:西顾   时间:2012-11-11 21:48:03
内容: 客家有很多小吃啊,都没听到您说吃了没有,很多好吃的呢.特别是擂茶啊,那是石壁的一大特色

   

内容:

贴图:

贴图预览(VIP会员专有贴图)
       
   
 
 
作者近期日记 《紫兰小语》
 
   2012年11月9日:宁化石城之旅五——八
   2012年11月9日:宁化石城之旅:一——四
   2012年10月20日:发烧了
   2012年8月25日:茉莉飘香
   2012年8月1日:结婚15周年
   2012年6月24日:感冒杂记
   2012年6月6日:年轮*陪着
   2012年5月15日:桐花飘落相思意

 

 
年轮网络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