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回年轮网络日记本首页
 
阅读:502  
评论:10  
 
2006年11月26日 晴朗 星期 日
读史随笔二 九鼎的变迁    作者/雪村静树
    大禹经过十三年的奋斗,终于治水成功,威望达到顶峰。舜年老后就禅让帝位给大禹,大禹成为夏朝开国之君。
    儒者笔下田园牧歌式的尧舜时代结束了。在儒者的记载里,尧、舜不仅是帝王,更是道德的圣人,凭借道德甩甩袖子就天下大治,尧舜之时的人民简直是最幸福的人民。对此我总有疑问。读《史记》,印象比较深刻的却是尧帝之时天下洪水泛滥而民众困苦不堪,当然这跟道德高与天齐的尧帝是没关系的,责任全在那个治水的倒霉工程师鲧。所以尧帝的女婿舜一上台,就把在工地上忙活了九年的鲧逮捕发配到羽山,据说没有一个人有意见。但治水还得用专家,舜帝只得让鲧的儿子禹接着治水。舜帝在位期间最大的功劳是天下洪水得以治理,而这是大禹完成的,舜帝好像深深懂得无为既无不为的大道。   
    夏禹是一个强势的实干家,他划分天下为九州,铸造青铜九鼎,上刻九州名山大川和奇异宝物,以一鼎象征一州,置之宗庙。这样,九鼎就成为至高王权的象征。而青铜九鼎的沧桑变迁从此贯穿了夏、商、周三个中国早期王朝的国运兴衰。
    大禹去世时,大臣都拥戴大禹的儿子启继承帝位,这是王朝世袭制的开始。
    但巨人阴影下的后代却往往是侏儒,帝位传到禹的孙子太康的时候,这个公子哥儿爱好打猎比对管理国家更感兴趣,结果被叛变的部下赶跑了,直到他的孙子少康复国,九鼎才没有从姒氏的手上失传。
    这种王朝世袭制充满偶然性和危险性,因为开国的祖父永远不能预料他的王朝会在哪个不成才的败家子手上断送。夏王朝当然逃不开这个命运,终于传到了亡国之君夏桀的手里。
    夏桀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暴君,据说他发明了炮烙之刑,他喜欢听燃火的铜柱上犯人被活活烤死的惨叫,而他的宠妃妹喜则喜欢听宫女撕绸缎的声音,于是宫室里就堆满了待撕的绫罗。 他自诩是永不陨落的太阳,而旷野里无衣无食的人民就诅咒说:“你这可恶的太阳什么时候完蛋啊,我情愿跟你同归于尽!”
    
    夏帝国西部的商部落乘机起兵,他们的首领汤联盟诸侯,一举灭夏,商朝建立。夏禹制作的传国九鼎,被从夏后氏的宗庙里取出来运到商的国都亳,后又随商的历次迁都搬到殷,既河南安阳,后人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沉埋地下三千多年前的地下都城,我们统称为殷墟。
     中国史书既是王朝相传的家谱,听不到民众的哀号,看不到民主的亮光,只有一个统治者的家族代代相传。商王朝也是如此。从爷爷传给儿子,从儿子传给孙子,从孙子传给重孙,读来让人昏昏欲睡,如此传来传去,终于也传到了他的末代之君子受辛,史称商纣。
    商纣是个武功高强的人,能手格猛兽;也很聪明,“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只是太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他认为天底下没有比他更聪明的了。聪明用到玩乐上也有创意,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相倮逐于其间,为长夜之饮”,醉得不知今夕何夕。他宠爱苏妲己,夫妇俩都是变态。他们把老人的腿骨敲开研究他为什么不怕冷,把孕妇的肚子剥开看胎儿的样子。他有三公,西伯昌,九候,鄂候。九候之女被他召入后宫,因为看不惯他的淫乱,他把九候父女都剁成肉糜。鄂候为此指责他,他如法炮制,把鄂候也剁成肉糜。低调的西伯昌悄悄叹了口气,他马上把西伯昌逮捕,又把西伯昌的儿子姬考剁成肉酱逼着西伯昌吃下去——这个虐待狂不亡简直是天理难容!
    
    西伯昌逃回了他的周部落,开始密谋伐纣。诸侯纷纷叛纣而归西伯。到西伯昌的儿子姬发,乃会盟诸侯讨伐商纣,牧野大战中商纣士兵纷纷倒戈起义。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姬发是为周武王。九鼎遂又被迁入周朝的镐京。
    周王朝是被儒生们极力赞颂的王朝,他们的宗法制度,他们的礼仪,简直被吹上了天。但据载,采纳千万女子充作后宫起自周朝,阉割男人作为宦官也起自周朝,不知道仁义如天的周武王在黑暗污秽的后宫里如何用繁琐的周礼玩弄女人并呵斥宦官,也不知道如此完美的周礼,何以没有保佑周王朝千秋万世的延续下去。事实是:专制王朝僵化的世袭传承,仍然让周逃不脱王朝危机以致于灭亡的命运。
    周王朝传位到了厉王,这位公子哥也是个自以为聪明的主,他发明了特务制度,让特务们监督谁敢议论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结果人民吓得不敢说话,见面只能互相使个眼色。但是被压抑的愤怒累积到一定程度必然可怕地爆发,镐京发生了平民暴动,厉王被赶下台,政权由大臣周公和召公临时执掌,史称“周召共和”。这是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文字确切记年的开始。
    周朝刚度过这个险滩,仅隔一代宣王姬静,就又遇到了更大的危机。宣王之子姬宫涅是个典型的浪荡公子哥儿,他以“烽火戏诸侯”而让人印象深刻。姬宫涅宠爱美女褒姒,也许褒姒讨厌这个笨伯,入宫后从来不笑。姬宫涅萌发了一个天才想法,他燃起召唤诸侯进京勤王的烽火,当忠心耿耿的诸侯们快马加鞭,汗流浃背地赶到烽火台时,看到的是饮酒高乐的周王和他的姬妾们。褒姒笑了,姬宫涅酥了,诸侯们愤怒了!
    姬宫涅很快就尝到了玩“狼来了”游戏的苦果。当西北的犬戎乘周王室立太子之争的内乱而杀入镐京的时候,姬宫涅慌忙燃起烽火求救,但这次一个诸侯也没来,姬宫涅死在犬戎的刀下。
    姬宫涅被谥为“幽王”,幽昧不明的君王。
    当诸侯勤王之师赶走犬戎的时候,镐京已是一片瓦砾。继位的周平王是个懦弱胆小的主儿,他怕近在咫尺的犬戎把他像他老爹一样砍死,就急忙东迁洛阳。洛阳在无险可守的平原上,周王朝在洛阳周围划了方圆二百里的土地作为王朝直属的地方,周围是封地比他大得多的诸侯。九鼎虽在,然而周王朝已王气尽散,名存实亡。

    历史的车轮,至此驶进被儒生们痛心疾首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编删《春秋》,据说是微言大义,比如凡是下级干掉上级的,他都用一个“弑”字,儒生们坚信,一字足以“使乱臣贼子惧”。但好像征伐的霸主们没有谁怕孔先生的微言大义,该杀杀,该弑弑,连一个小小的郑国也不把落日夕阳的周王室放在眼里。当周桓王姬林带着王者的骄傲去郑国兴师问罪时,郑庄公姬寤生老实不客气地挥师应战,把王师打得七零八落,还一箭射中周桓王姬林的肩膀。这一箭射落了周王室最后的一点骄傲,撼醒了周王室还以为掌管最高权力和威望的旧梦,也让他们认清了自己真实的地位:周王室已降落为一个跟各诸侯同等地位的小小封国。
    当南方强大的楚国远征北方诸戎胜利班师路过洛阳时,周王室赶快殷勤地犒劳楚师,楚王芈侣问周使者九鼎有多重,周使者立刻大为紧张,回答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保留传国九鼎,可能是周王室最后的尊严了。
    此后的周王室,就更沉默了,历史仿佛已将他遗忘。
    夏商周世代相传的传国九鼎,王权的象征,国宝中的国宝,它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结局很出人意料。当大秦帝国一统江山后,在周王室却找不到传国九鼎。秦始皇怀疑九鼎沉没于泗水,遂派千人打捞,但一无所获。
    九鼎究竟去了哪里?
    据后人考证,周王室的最后一个王姬延,内外交困,财政极度困难,又怕九鼎目标太大给自己惹来麻烦,遂干起了砸锅卖铜的勾当,把九鼎熔化,铸成铜钱,以维持王室最后的资费。
    这或许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断。周王室在铸钱的炉火里,熔化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姬延被谥为“赧王”,赧,羞愧的意思。

    九鼎变迁的沧桑历程至此结束,但王朝更替的历史还在继续。
    柏杨先生提出王朝变迁有一个“瓶颈危机”,既王朝的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处于瓶颈时代,如果能通过则会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延续,如果不能通过则二世或者三世而亡。
    对这一观点我很欣赏,历代王朝确实存在这个潜在的规律。柏杨先生归结它的原因是民众对一个新王朝效忠的心理惯性还没有确立,一旦王朝上层有风吹草动,极易出现重大事变而被推翻。
    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专制政体下的世袭制。一般打下江山的第一代君王均是铁腕人物,但他无法把一个新的王朝传给跟他能力相近的铁腕人物,只能传给他的儿子,孙子。而巨人覆盖下的公子哥儿却多是纨绔子弟。于是瓶颈危机就不可避免地存在。
    并且我再进一步引申,从一个王朝的兴起,危机,灭亡的整个过程来看,我总结专制王朝世袭制存在一个“龙头龙尾”的危机。
    王朝的统治者总把自己美化为真龙天子,但他们没意识到的王朝兴衰也像这条龙。在专制政体的世袭传承中,从龙头到龙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逐步弱化的系统。
    龙头就是开国君主,开国君主和他的文臣武将们是一个意气风发的英雄集团,他们以蓬勃的朝气和进取精神开创了一个新的朝代。
    君主应该是一个集品德、能力、智慧和铁腕于一身的人物,他的产生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血腥屠杀中的竞争胜出,一种是在民主和法制的规则下和平竞争胜出。但专制王朝绝对没有民主的可能。
    他选择继承人的范围非常狭窄,他只能在他的龙子龙孙里挑选,而这些多是被权力宠坏了的草包。
    于是继任的君主只能比开国君主差劲,而再继任的君主也很难好到哪里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身边渐渐没有了策划的谋臣和惯战的猛将,聚集的多是拍马的佞臣。于是王朝只能渐渐地衰败,从龙头、龙颈到龙身,最后到最弱的龙尾,走向灭亡的末路。
    即使中间偶然有个什么少康中兴,光武中兴之类的振作者,但是只要这个专制世袭不改,终只是昙花一现,还会从这中兴之处衰弱下去,再走向灭亡的末路。
    所以一个专制王朝从建立之初,就注定了灭亡。从烈火烹油的繁华,就注定了秋风萧瑟的悲凉。所以一部《红楼梦》,从元春省亲的繁花似锦,已然决定了日后的“飞鸟各投林,落下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命运。我以为这是对专制王朝的一个隐喻。
    因为它的专制决定了它无法从统治集团之外得到新鲜的血液,缺乏民主的曙光也决定了它无法和平产生胜任的领导者,缺乏民众的监督和参与,权力不受限制的专制政体会无法避免地走向腐败和糜烂。这是一个王朝从兴旺必然走向末路的死结。

    我想起了1945年黄炎培和毛泽东的那场著名的窑洞对话。
    黄炎培问,我观中国历史,大凡‘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共产党人何以跳出这个周期率?
    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承诺。只是在之后的岁月里,“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狂热欢呼让这个声音变得逐渐微弱。
    希望我们今天仍能记起!

    在我们王朝往复更替的血腥拼杀中,西方古希腊产生了《梭伦法典》,规定自由民有更多的发言权,贵族不得滥用权力,允许各阶层的自由人,包括最贫穷者,旁听公民大会;自由民可以担任城邦最高职务。古希腊城邦已露出了民主之光。
    下一节是春秋战国,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文化黄金时代。我渴望着,在这个灿烂的时代里,继续寻找我们民族精神闪烁的星光。


参考书籍:
1、司马迁《史记》
2、司马光《资治通鉴》
3、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4、柏杨《中国人史纲》
5、房龙《人类的故事》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收藏此篇日记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来自:灰色的狼    时间:2006/11/27 0:51:36    
内容:呵呵!原来鼎在周朝就没了。
 
  来自:简希    时间:2006/11/27 9:08:53    
内容::-)
 
  来自:轻舟荡漓    时间:2006/11/27 12:12:00    
内容:呵呵,知识还真丰富啊。
 
  来自:人淡若菊    时间:2006/11/27 12:46:20    
内容:洋洋大观!拜读了!
不过,据考证,姬昌之子是因为被妲己的美貌冲昏了头脑,胆敢不顾一切地追求妲己,才被帝辛剁成肉酱的。帝辛暴则暴之,但很多令人发指的恶性据说是姬家人造谣制造的言论攻势,而据说妲己最后竟然被周公所收,成了周公的侍妾。晕死!
想想也是,成者为王败者寇,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历史真相到底怎么回事,可信度到底有百分之几?
当然历史的走向规律倒是也出入不大。
 
  来自:雪村静树    时间:2006/11/27 13:07:38    
内容:呵呵,别说拜读,欢迎批评讨论。
历史的的细节,比如苏妲己的恋爱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历代兴亡里读出一些沉浮的规律,从仁义道德的歌颂里读出一些统治者的血腥和人民的哀号,就够了。我是站在一个平民的立场读史,我更关注那些草民在历史变迁里的遭遇。
 
  来自:芝兰依依    时间:2006/11/27 13:16:50    
内容:比较喜欢看这一篇~~~~~~~~

继续努力~!
 
  来自:语行    时间:2006/11/27 13:45:56    
内容:这篇写得好:)
期待下篇
 
  来自:独立寒秋    时间:2006/11/27 18:38:00    
内容:佩服!
 
  来自:安然若素    时间:2006/11/27 21:06:20    
内容:别把头读疼了蛤。慢慢读、、、、
 
  来自:温雅林    时间:2006/11/27 22:45:40    
内容:举大拇指~~
 
  来自:栖霞红叶    时间:2006/12/28 16:23:21    
内容:读史真累,看读史的文章也累,需屏息凝神,但我还是认真地拜读了,受益匪浅。

 
内容:
贴图:
  您尚未登陆,无法发表评论!请到年轮首页登陆
         
 
 
《在路上》
 
   2006年12月27日:满城黄金、乳房和失忆    
   2006年11月30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06年11月26日:读史随笔二 九鼎的变迁    
   2006年11月24日:读史随笔一 远古的传说    
   2006年11月20日:读史随笔-序    
   2006年11月17日:女儿懂事了    
   2006年11月15日:文章发表了    
   2006年11月10日:做个“星”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