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记本:《螃蟹的日记》

评论:3  

2014年5月5日

晴朗

星期 一

唤出来的温情
2014/5/5星期一    晴
 
    前段时间,听梅子讲起,她复印了那张津哥开的“结婚介绍信”:因为上面“家庭关系”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关系”是“夫妻”。
    那时我们从桂中调来南一,报到时,我问行政办公室主任----津哥:“我和梅子可不可以结婚?”因为那时我俩都只有23岁,按桂城的标准是24岁才能结婚。津哥一脸疑惑:“当然可以!”我于是说:“我们先结婚。工作的事你随便安排!”
    津哥快人快语,马上开出了“结婚介绍信”,让我们到平洲婚姻登记处登记。

    我们是下午才到平洲的,那个负责人是一个戴眼镜的老头,他用手抬一抬眼镜框,抬头看看我们,又看看津哥开的“结婚介绍信”,然后用很严肃的话对我俩说:“你们知道吗?你们犯法了!”
    这话把我俩吓出了一身冷汗。
    “不是吗?既然是夫妻,为何又到这登记结婚?”
    虽然闹出了这一幕,但我们对津哥的干脆利落的办事风格是非常的佩服。
    今天有幸看着老曹的《唤出来的温情》,感受着单位处处散发的暖暖的亲情,我觉得生活在一中,真好!

                       唤出来的温情  作者:曹红娟
    记得刚调来南海一中的时候,我到校办公室办入职手续,毕恭毕敬地站在门口:“陈主任,你好,请问……”风一般闪进一位同事:“津哥啊,你看这表格行不行。”继而又闪进一位同事,朝办公室的另一位主任唤道:“阿黎,你帮我看下这教案吧。”我愕然地呆在那里不知所措,好歹他们也是主任,且前来的同事看上去也年轻,怎么可以如此大不敬?
  只是后来我也很快适应了这种“没大没小”的同事称谓并“入乡随俗”了。
    叫得最多的是“阿某”如“阿丁”、“阿滔”、“阿棠”、“阿明”、“阿青”等。有时偷懒,发“阿”时嘴张开声带却懒得振动,听起来好象是单音字“丁”、“棠”、“明”。这本是我们那个年代写情书用的称呼,这样唤着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有时完整的姓名也被“偷工减料”,詹海东被白话叫成“尖东”(詹东),杨伟光被叫成“杨光”(阳光),曾绍根则成了数学名词“增根”。
  “某子”常见于同事之间的叫唤,“艳子”、“慧子”、“谷子”,如果你听到有人被叫成“疯子”或“耗子”请不要见怪,确有此人,那是“锋子”与“浩子”,当然还有现代版的“庄子”。
     “老某”的叫唤也是张口就来的,“老张”、“老唐”、“老康”、“老王”,当然并非带“老”字就真的老了,就好象“叔字辈”的“宽叔”和“根叔”其实年轻得很。“津哥”倒是年纪较大的一个,却从没听见他被人叫成“老陈”或“陈叔”,男女老少都叫他“津哥”,乐得他神采飞扬:“啊哈,津哥我永远年轻。”
     被唤叫“哥”的同事也挺多的,“勇哥”、“辉哥”、“益哥”。“牛哥”本是因其姓刘被唤作“刘哥”的吧,球场上勇猛无比被称作“牛哥”后便一直沿用至今。竟然也有女同事被称作“哥”的,“桃哥”就是其中一个。话说这“桃哥”伶牙俐齿机敏过人,把男同事呛得没声出,她却甩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同事们只好叹道“哥字辈”的女人是不简单的。
  不过大部分女同事的名字显得温柔而可爱,用名字中的某一个字进行重叠顿显小清新,如“苗苗”、“青青”、“香香”、“露露”,一听起来就讨人欢喜。“小薇”与“小芳”以歌名的方式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如今这两首歌都不流行了,同事们却仍然这样叫唤着。
    女同事们结了婚生了孩子的境遇不太好,会被唤叫妈,“古妈”、“罗妈”、“刘妈”。产后减肥不及时,还会被不客气地喊作“肥妈”。当然我们也有很骄傲的“妈”,张志兰老师对学生耐性十足不厌其烦,被学生封为“张妈”,有一年体育艺术节,她班的学生在所有班服上绘上张妈的头像,高呼着口号“我们都是张妈的孩子,我们爱张妈”,同事们羡慕道:“做老师做到这个份上,足矣。”张妈是一个极其享受工作的人,许是工作使她焕发青春光彩,越发年轻,她现在教的学生,改称她为“小兰”了。
    年轻同事的称呼会时尚一些,一位教师的名字拼音首字母是“YY”,便被叫成了“歪歪”。安元巍老师有个别名叫“狒狒”,一天上课我介绍西安,随口说了一句“狒狒”老师就是来自西安的,学生立刻来了精神问哪个是“狒狒”,也碰巧“狒狒”从课室外走过,教室里此起彼伏的“狒狒”伴着一张张小鬼脸,好欢乐的景象。
    英语教师多半有英文名,在办公室里用英文名唤来唤去倒也添了些“洋气”。“张师傅”是电脑老师,因技术过硬常被人请教而被称为“张师傅”,又按照英文惯例把他的名字与姓调了个转,变成“师傅张”,成为中西合璧的极佳范本。
    同事之间如此叫唤,倒也其乐融融,却也有引起误会的时候。有一次我与“勇哥”和“宽叔”与外单位的朋友一起吃饭,勇哥一时兴起,大叫“老曹,宽叔,快过来”。一位女士研究着我的脸色小心地问勇哥“人家有那么老吗?”,勇哥说你放心咱们“曹妖”不会介意的,客人“闻妖色变”更替我不安了。勇哥又费了一番口舌解释在我们学校女人被称为“妖”就好象扣上了一道光环无限荣光。那女士终于释怀且羡慕地说:“可以看出你们的同事关系可不是一般地好。”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收藏此篇日记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来自:天天亲亲   时间:2014-5-5 17:13:47
内容: 这些称呼,都让人觉得这个工作环境多么好

   

来自:快乐的螃蟹   时间:2014-5-6 9:43:48
内容: 一个退休老师老张回了上海老家,经常飞回来探望我们。他看了文章之后说:“曹红娟的小品信息量巨大,本人如同坠入同事堆里,温馨得一塌糊涂!”曹红娟就是文章中说到的“曹妖”,象妖一样妩媚动人!

   

来自:青 蚁   时间:2014-5-6 22:07:16
内容: 好温暖,好幸福。

   

内容:

贴图:

贴图预览(VIP会员专有贴图)
       
   
 
 
作者近期日记 《螃蟹的日记》
 
   2014年5月5日:唤出来的温情
   2014年5月4日:鱼儿是快乐的
   2014年4月29日:生活就是这样
   2014年4月28日:享受还没有消逝的春意
   2014年4月26日:党代表
   2014年4月24日:情怀
   2014年4月19日:马年宝宝
   2014年4月19日:我正式宣布退出厨艺界!

 

 
年轮网络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