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记本:《所见为何》

评论:3  

2013年1月31日

晴朗

星期 四

答“回家过年吗?”
作者/见何
注:本文为“班博”(http://blog.sina.com.cn/zdzx1977)所写

    “回家过年吗?”最近一段时间,在我国最为著名的这座“移民城市”,友朋相问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这一句了。
    历经多年锤炼,我的标准回答是:“哦,在这里过年”。如有需要,则补充后半句:“我母亲在这里”。
    现今生活在鹏城的一千多万人口中,“本地人”不超过3%,而80%的人离开父母所在的家乡未超过20年。所以,每当逢年过节,“回家”是最殷切的需求。
    可是,我的“家乡”在哪里?我要“回去”哪里?
    同学们知道,我是海南考生,和振标兄同县、与萍校长、伟教授、翁老总等等也是一路的。不过,在海南我还有一个身份:“大陆仔”。
    海南是我的出生地,记忆深处最早的一个画面,是茂密的橡胶林中,蜿蜒着一条被人们趟出来的黄泥小路。但对于当地人来说,我们这些“垦二代”是外来工子女,并不算海南人。
    我也曾回到父母的家乡生活过一段时间,上小学、上初中,会使用地道的家乡方言。但在家乡人看来,我的身份却是“海南仔”。
    “猪八戒照镜子——两边不是人”,我很早就对这句歇后语式的俏皮话有了自己的解读。
    大学毕业后,与克峰、春生远赴云南。于是,我们都有了新的身份:“小老广”——广东仔。对我来说,大陆仔、海南仔的“身份冲突”却在那里被神奇地淡化了。
    移居鹏城之后,慢慢发现,我的身份隐然又多了一层:云南人。事实上,心里头对于云南的关切度和亲切感,比之对于广东也并不轻淡。
    如果说,家乡是心灵的滋养地,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海南、广东、云南都是我的家乡,每一个“家乡”给我的滋养都是极其丰富的、也是相互不能替代的。久居鹏城,身处于不同文化、亚文化的杂糅之中,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多几个“家乡”是相当有趣、相当幸福的事情。
    如果说,家乡是出身之本源、终老之归宿,那么,我只能生硬地套用经典著作中那一句“工人阶级没有祖国”,说“我没有家乡”。因为,无论在海南、云南还是广东,我都没有一处物理上的“老家”可以回去探望、或者需要回去打理。这种似有而实无,缺了寄托却也没有负担。
    如果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那么,我的家就在鹏城。父亲虽已故去,母亲一直与我们同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家是天天都过年,哪里还要为着一时的团聚而舟车劳顿、长途跋涉?再说,我们如今也成了别人的长辈、到了子女们要想着过来与我们团聚的时候了。这也是另一个层面的幸福吧。
    所以,鹏城是我的家,我在鹏城过年。欢迎同学们到我家来做客,任何时候!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收藏此篇日记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来自:安静女人   时间:2013-1-31 17:02:17
内容: 刚开始,相爱的人在哪,家便在哪;后来,父母在哪,家便在哪;再后来,生在哪,家就在哪。——过年心语。

   

来自:安静女人   时间:2013-1-31 17:02:23
内容: 刚开始,相爱的人在哪,家便在哪;后来,父母在哪,家便在哪;再后来,生在哪,家就在哪。——过年心语。

   

来自:蓝草儿   时间:2013-1-31 17:58:31
内容: 过年基本上都是奔着老爸老妈那去的~

   

内容:

贴图:

贴图预览(VIP会员专有贴图)
       
   
 
 
作者近期日记 《所见为何》
 
   2013年1月31日:答“回家过年吗?”
   2012年10月31日:南岳衡山周末行 (补记)
   2012年9月20日:听“议政”有感
   2012年8月3日:老了!
   2012年2月7日:武隆踏雪
   2011年11月12日:秋收冬藏(下)
   2011年11月11日:秋收冬藏(上)
   2011年11月7日:特殊接待

 

 
年轮网络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