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回年轮网络日记本首页

评论:

 

2007年9月8日

晴朗

星期 六

“乐水,乐山”何去何从?    作者/冷静观察家
“乐水,乐山”何去何从?

    学习《论语》非常感人、有趣,很有学头,难怪人们常说游山玩水是一大乐事。孔子曰:“知(通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乐水,乐山”何去何从?我认为必须弄懂其原义,才能正确把握。

   要正确地理解其含义,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智”?什么是“仁”?

   在儒家的经典著作里,所谓“智”,就是聪明智慧;所谓智者,就是智慧很高,有很高的知识修养的人。在古代,人们认为智是从学习知识得来的,学而时习之,不也悦乎?在古汉语中,智与知通假。在甲骨文和青铜器中,“知”被写成由“矢”和“口”的组合。即象征着一个人象飞矢一样快速地获取知识。在孔子看来,只有那些谦虚好学,博学多才的君子,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贤才称得上是智者。由于智者已经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所以智者是最快乐的,没有什么烦恼和忧愁。在西方,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也是说的这个意思。西方人认为,智者的特征在于:一是具备多项思维能力和才能的人,有以经验为基础的实用知识;二是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是具备省思、评估和分析概括能力,而且能推知和预测未来。

   那么,智者为什么会乐水呢?大家知道,水是客观世界的物质,以液态的形式存在自然界。人的生存,离不开三样东西:空气,食物和水。在古代中国人看来,水是五行之一并在其中,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东西构成客观世界。在《易经》中,水还是八卦之一,象征了宇宙中最重要的现象。同时还在宇宙运动,社会演化,家庭生活和个人体验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中国,儒道两家都认为,人道和天道是相通的,即“天人合一”。水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但又是战胜其它所有事物的最强大的力量。老子对水也有非常形象地描述:“天下莫柔于水,驰骋天下之至坚。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所以儒道两家都把水作为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孔子对水的感情非常丰富,奔流不息的川水不但令孔子赏之悦之,而且还引发了孔子无限的哲学情思。一次孔子站在河岸上,望着滚滚不断奔流的河水发出了“逝着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的感叹。这是孔子对消逝的时间、人事与万物,有如流水般永远留不住而引发的哲思,它既有因时光流逝、功业未成而导致的深沉感喟,又具有对时间、永恒、变化等物质运动的抽象哲学问题的沉思带来的哲学感悟。儒家还认为,水代表了德,人们应该向水学习,君子应该象水那样不断流动和永不停息,顺其自然地加强道德修养。孟子说,君子行善如水之流下一样,是极其自然的事。智者是快乐,活泼,喜欢水的,象水那样顺从自然法则,即象水那样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这里,人道和天道就完美地统一了。这就是智者爱水的道理。

   什么是“仁”和“山”。呢?“仁”是一个哲学概念,《论语·里仁篇》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者爱人”。就是说,仁者是友爱别人,不是害人的。在甲骨文中,二人相对为仁。两个人在一块相处,最大的原则是互相友爱,不做对不起对方的事。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于别人。人有“仁爱”之心,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标志。由于仁者只行善,不作恶,所以仁者是恬静的,与人为善的,与人和睦相处的,因而是长寿的。这与山的品性是一样的,最自然,最平稳,最本色,是造物主即大自然的安排。山上有土有石,有草有木,有鸟有兽,对人类利惠多多,从来只知道奉献,不知道索取。山上还有矿藏,五行之中有“土、金、木、水”四种东西在山上。所以仁者应当向山学习,爱山,乐山,与山为伴。古代的大儒和隐士大都在深山里隐居,寻求心灵和自然的和谐。仁者不但要爱别人,与人为善,而且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爱山水,不要破坏自然环境。否则,大自然也会报复人的。当然这种报复也是一种自然状态。为什么说“仁者”长寿呢?因为实行仁义的人,处处想着别人,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故而麻烦就少,遭到的报复就少,意外事故就少。所以就长寿。儒家认为,仁者无敌。象周恩来那样,连他的敌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就是大仁。

   分析了“智者”为什么乐水,“仁者”为什么乐山之后,我们应该悟出个子卯,其奥不在乐不乐山水的问题,而在人要乐学、敬仰、崇拜山水的性格,虽然山水是不同的客观存在,但能和谐相处,同顶一处天,共处一片地,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儒家的先进性思想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与他们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就连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认为,人类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诸多难题,必须到孔子的那里寻找智慧。智者与仁者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征。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儒家的理想人格,不同的是智者快乐、活泼、好动;仁者则平和、稳重、安静。这与山和水的性格是一样的,水是流动的,山是安静的。一动一静,构成了自然界最和谐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天人合一,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非他莫属。

    不过,我们都不是圣人,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因为多数是游山玩水、一饱眼福;少数者是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人,学有所获,做人要象山,处事要学水,仅此足也。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收藏此篇日记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来自:♀寧靜♀   时间:2007-9-8 15:11:09   

内容: 呵呵,刚刚该以为你是老乡——四川乐山人呢。
不过,仁者乐山自古有之,呵呵

 

内容:

贴图:

贴图预览(VIP会员专有贴图)
       
 
 
《平湖秋波》
 
   2007年9月8日:“乐水,乐山”何去何从?
   2007年9月7日:说话有讲究 开口细思量
   2007年9月6日:一个很有启示的故事
   2007年9月6日:改放弃就放弃
   2007年9月6日:我申请了年轮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