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怀着依依难舍的心情看完了“琅琊榜”的大结局,我很怕该剧落个虎头蛇尾的败笔!到底是老伴猜对了,梅长苏(苏先生、林殊)终于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观众为之垂泪!正如有位观众写到:“第一次看《琅琊榜》这本书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也许过于年轻,看不懂书中很多深邃的情感,唯一记得的是看完之后哭得稀里哗啦的,浪费了好几包餐巾纸。然而自阅读以来印象最深刻的,却也是这本十分小众的书。”是啊我以前也没看过此时,电视剧开头几集也没看,我女儿和小孙女更不会看,儿子也没看。还在本电视剧脱离俗套没和其他网络文学不同,《琅琊榜》的中心从来不是男女之间的爱恨纠葛,而是一个关于复仇和翻案的故事。可又有人曾说《琅琊榜》是中国版的《基督山伯爵》,虽说这样的说法在另一方面使这本小说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翻版”的烙印,但无法否认的是,在所有书迷心中,这永远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小说。不能类比这个“数万(七万)赤焰军将士的铮铮血骨,是生父林燮守卫江山的寄望,是生母晋阳长公主自绝金殿的决绝,亦是内心深处无法磨灭的涤荡朝纲的夙愿。”远比基督山伯爵写的要宏伟得多!有位读者说得好:“一本好书(电视剧)评定方式不在于有多少人会去看,而在于看过这本书的人有多少会去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我不否认《琅琊榜》的受众群体确实不多,但是它的每一个读者,都会把它捧在手心翻来覆去看好几遍——比如笔者我。在我们家里在电视剧第二天重播时我老伴和我(我是因为情节和人物关系没完全搞清楚的原因)又是有看了一遍。重看一开头才知道:林殊(胡歌主演)是一个很让人心疼的角色,尤其是和他“林帅之子”、“晋阳长公主之子”的出生进行对比。赤焰案发生时他才不过17、8岁,正是最年少轻狂张扬无忌的时候,但是等待他的并非是光明的前程,而是赤焰军的全军覆没,林家的沉昭未雪。正是这样的反差,让林殊从一开始就蒙上了悲情的色彩。很可贵的是如果沉溺在仇恨中或者是让仇恨蒙蔽了双眼,那么他最后只可能走上一条不归路,而小殊并非如此。他善用权谋,但不滥用权谋;他善用人性,但不抹杀人性;不公平的冤屈没有谋杀他的赤子之心,在为赤焰军洗雪冤屈的同时,他内心还有一个无法磨灭的愿望——肃清朝纲。这一点是小说(电视剧)卸的最成功的一笔。 该电视剧对于女性描写:相对于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在书中并不多,但各显风采。无论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夏冬,还是代幼弟上沙场保家卫国的霓凰郡主,亦或是身为反派的秦般若,都有勇有谋,并非传统意思上依附于男子的菟丝草。但我在这里想说的,却是从未出场过的一个角色——晋阳长公主。文中关于晋阳长公主的描述只有寥寥数笔,但身为主人公的母亲,这个角色从某方面讲低调而又高调,风采甚至盖过了主人公的生父林燮。当年赤焰案发生时,关于晋阳长公主的描述如下:而一直安静地等待着前方消息的晋阳长公主,在听闻夫亡子死噩耗的那一天,携剑闯入宫城,当众自刎于朝阳殿前,血溅玉阶。身为长公主,哪怕丈夫被定罪为谋反,她依旧可以凭借皇族的身份安享晚年,但她却选择了去陪伴丈夫和儿子。而且并非一般女子惯用的上吊自尽,她凭着一把剑冲进金殿自刎,这是多大的勇气,她心中又有多少的愤慨?书中也有描述晋阳长公主十分喜爱琴音,所以我用“琴心剑魄”这四个字描述她。 小说毕竟是小说,切不可胡乱联系到现实(借用文革时的一句话:“利用小说反党也是一大发明”)但从中可以看出冤假错案,要想翻案(重审)是何其难矣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