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夜晚 阴雨 理想家 前天晚上从北京出差回来量体温39度,吃了退烧药赶紧睡下。昨天下午和原来科室同事麻将一场,晚上朋友生日聚会,作为一个“倾听者”在KTV享受到零点以后,迫不得已先走一步,回家量体温38.8,吃了发汗的药灌了大杯白水捂着被子“蒸”了一夜桑拿,今天好多了,全天都保持在37.5左右。 正好今天在床上躺了一天,把同事那儿抓的那本《看见》余下部分看完了。通常情况,在看某部电影或者某本书之前,我都不会刻意去了解那些影评或者书评,一是太多杂乱的见解,没耐心去了解,二是带着一无所知的空白,更容易让自己投入和了解到作品的本质。我不太清楚大多数人或者少部分人是怎样判断一部作品或一本书的好坏的,但就我而言,自我而言,从精神和思想的层面,有所共鸣,就会感动,就会投入,就会和创作者一同思考,一同分享,这个时候,这部作品就成为了一条纽带,真实而又迷幻的将我拉入到另一空间遨游一番,回来的时候,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然,也可能是发烧烧昏了,窗外阴沉的天气点缀这种迷糊的状态,感觉真好。 柴静以及央视那些专题节目时常碰上也看,对这些纪实类的节目,会有些感触,但是很浅,毕竟画面闪烁太快,语言行走太匆忙,仅够了解事情大概,在删减编辑后的40多分钟的节目中,很少能有那种共鸣的感动。是的,文字的魅力是声音和画面所不能取代的。 书中有许多柴静做节目的过程,前后,现实中的发生,看到好奇之处,总喜欢去网上搜出那期节目来看看,多是让人有点失望,可能是太投入文字了,思维太慢,跟不上声音和画面的节奏。唯有今天把关于卢安克的那两期视频节目搜出来看的时候,卢安克稳定、缓慢、平和的声音和那种无所欲的祥和表情触动了我。 柴静在书中表露出觉得自己性格急躁,说话时候总觉得自己说的就是真理,别人都应该听自己的,别人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因此说话也总是理直气壮,好强争胜。呵呵,我不知道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人是这样的,至少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也是这样的,我不止一次的认为我讲的道理就是真理,我理解的世界就是最正确的,我尝试着去理解许多道理,却往往忽视了去理解一个人,一个包含特定环境、能产生各种不同道理且有各种感情色彩的人。以至于经常以真理的名义跟人争论得脸红耳赤,甚至语气到了争吵的程度,照卢安克的意思,这其实是一种不能承受,不能带理解的承受,是种脆弱。是的,真正的强大是不需要理直气壮的,像卢安克节目中那样平和真实的说出来的话语,看似无能,却力大无穷。 是的,或许我们不该也没有必要用语言去告诉、传授、影响他人,因为那样效果甚微,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理解他人,同他一起去做一些事情,许多东西只能在行动和经历中传递和影响,卢安克认为这就是教育。现在,我也这样认为,或者他的观点只是挖掘出了许多人心中的潜意识。 看书过程中,我百度了一些曾经不曾知道或者没兴趣了解的人,是书里的真实描述让我想要去探寻,已经逝世的陈虻,不知去向的卢安克,甚至被执行死刑的药家鑫... 是的,通过作者的文字产生共鸣,自我的自省,以及走出来回到现实中精神和心情的充实感,从这些个角度来说,这却是一本好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