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回年轮网络日记本首页

评论:

 

2011年8月25日

晴转多云

星期 四

吃野味    作者/laolu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多云  27℃ ~ 17℃
                   吃野味
  如今凡是沾上一点“野”字的都吃香,以前常听“家花没有野花香”这句话,谁都知道这里的野花并非是褒义词,这里的野花可是贬义。记得我们七十年代在郊区厂里时,山坡上河边旁遍地都是野生的植物,那时候我们只知道上山采蘑菇、挖苦蒜、掏野毛栗、摘野棉花.....有一次小学工庞良芝、吴玫等,她们从山上给我家挖来一堆“野夜来香”,当时就随便种在房间门外堡坎边,平日很少去管它,大概是生来就无需人来培育而自生自灭吧?入秋后花枝上长出很多花蕾,到了傍晚不知什么时候,一下子都变成了片淡黄色的小花朵,随之飘来阵阵花香。这香味不同寻常那种香味,又无法把这香味形容的准确,只能说沁人肺腑非常好闻!更让我们感兴趣的是(老伴最先发现),野的夜来香从花苞到花朵开放,这过程只需要几秒钟,可以说是眼睁睁的看着它一点点打开,当时是把它当成了一种乐趣,得到都开了又没什么意思了。在《幽窗小记》中有这样的句子:“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那年月打发时日也大抵如此啦。
  前几天我在大营坡买菜,瞧见一个菜摊前摆放着一捆捆的“马齿汗”,一问要两块钱一斤,看上去还很新鲜就买了半斤,拿回家来洗净,用滚开水一焯,捞出来放在碗内,拌以酱油、醋、大蒜茸、盐、糖、香油,因为七十来年没吃过啦,抱着这是一种“中草药”,对身体有好处的想法,一碗几乎都是我一人吃光的,第二天醒来觉得舒服,还想再买点吃。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原本这些野菜(马齿汗,我们家乡叫马玲菜,还有清明菜等等)都不是苦的还有点微甜呢,而是京戏戏文中,王宝钏苦度十八年寒窑生活,当她丈夫薛平贵问她:“这多年生活如何啊?”她自然回答:“苦啊!”从此以后,所有的野菜也都一下子都变成苦味的啦!这当然是美丽的古老传说啦,不可当真哦。
  昨天上午,儿子来电话跟他老妈说:“中午在“四合院”请我们吃饭,没说是什麽原因?”老伴猜是因为孙子昨天要到重庆参加雅思考试,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因此饭前老伴开始准备红包了。因为我刚从大营坡买菜回来,临下车时提土豆的超薄塑料带底部漏啦!两斤土豆落在车厢地上,就在无奈之时,我说等车子开到终点站,我一人再慢慢收拾吧。就在这时,忽然一位中年男子挺身而出,给了我一个空塑料袋,而且帮我把土豆收拾在袋子里,我安稳的下了车,嘴里不停地说对不起大家,同时向那位中年人连声道谢。回到家一跟老伴说起此事,得到的回答是:“谁让你买那么多呢,每次都让你少买点少买点,不知说过多少次啦,就是不听。”然后就是催促我快点准备,儿子一来就要走。
  我在路上想肯定是为了孙子的事儿啦,可后来才知道孙子有事儿不能来,结果只有儿子岳母一家和我们俩口。儿媳从家里端来一饭盒“野味”,我猜是野猪一类动物肉吧?老伴只吃了几块蘑菇,我也只吃了一块肉,儿媳说是尽孝心,一辈子也难得吃到的东西,我也不再细问是什么啦,只知道是朋友从山上弄来的。但吃过以后,总觉得还不如吃我自己做的马齿汗呢。
  四合院里一年四季生意总这么好,楼上楼下基本上客满(晚上还要预定),其原因我认为就是因为便宜,适合大众化消费水平。六个人点了七菜一汤,花了两百多一点不算贵。后来把没吃完的红烧肉(小洋芋占一半)和松鼠鱼都带了回来,这两样是儿子专门为我们点的,因此大家没吃多少。我们晚上又可以美美吃上一顿了。
  儿子送我们回到家后,我问老伴孙子没到场,你那红包给谁啦?给小周了嘛,她会转给扬扬的。我又说给了五百呀?“给得是六百,六六顺嘛,这顿饭我们俩一人花300啊。”唉!这是儿女尽孝心嘛,我们这辈子托儿子的福,否则岂能吃到这种野味啊......如今不是都时兴“吃野味”嘛.....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收藏此篇日记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内容:

贴图:

贴图预览(VIP会员专有贴图)
       
 
 
《凡人琐事》
 
   2011年8月25日:吃野味    
   2011年8月24日:集腋成裘    
   2011年8月23日:天气开始转凉了    
   2011年8月22日:旱情,拉响红色警报    
   2011年8月21日:不同凡响的酒席    
   2011年8月20日:厚养薄葬    
   2011年8月19日:转载并非为凑热闹    
   2011年8月18日:能够记录真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