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网络日记本  
回年轮网络日记本首页

评论:

 

2011年4月25日

晴朗

星期 一

仔细琢磨有道理    作者/laolu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阴  18℃ ~ 11℃ 南风
               仔细琢磨有道理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童年时就常听大人们说,可是年纪幼小,再加上我们地处华北大平原的腹地,很少见到山更无上山下山的机会。读小学时到了北平,学校离景山(当时叫煤山,崇祯爷吊死在煤山)传说景山是故宫里面烧煤的煤渣堆积而成,以前还信以为真,其实怎么可能呢?五十年前来到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七十年代住在山坡下,离山仅有咫尺之遥,自家开垦的菜地就在山坡上,私家厕所也在上坡上,上山下山已然习以为常,并没有感觉到上下山有什么难不难的,还是到了老来有了闲暇时间,没事时慢慢仔细琢磨,才慢慢悟出一些道理来。原来这句话很有来头:其一,“ (1)指上山虽费力但不容易发生危险,下山虽省力却容易失足。“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一凝聚着先哲经验与智慧的谚语究竟源自何处、谁人所言,大概已无从查考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生命非常久远,且将与人类同寿。无独有偶,50年前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新西兰人希拉里也说过意思相近的话:“攀登珠峰的关键并不只是登上顶峰,我甚至觉得能够安全下山更为重要。”他是在就究竟谁才是登上珠峰第一人的争论发表意见时说这番话的———据说在希拉里之前,有两个英国人也可能曾经登顶,只是在下山途中发生意外,遇难身亡了!其二,比喻人社会地位提高时感到荣耀,日子容易过,地位降低时感到丢脸,日子难过。应当是“拿得起, 放不下”才对。
  因此我觉得其二最为重要,俗话说要“荣辱不惊”才对嘛。提及此事我想起上个世纪我们系统在郊区的一个厂,筹建期间“老李”系管理局一般职员,因建厂有功,后提升为副厂长,再后来荣升为正厂长,别人都说他“平步青云”啊!谁知好景不长,到了文革后期,厂被合并他的官职就不复存在了!这下子从此他一蹶不振,一病不起。据他最亲近的人说:“纯粹是气的,想不通啊!”再后来身患绝症(肝癌晚期),没多久就一命呜呼啦!厂里工人对他报以同情的并不多,我们到他垂危时瞧见那可怕的样子,实在令人难忘啊!唉!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呐,要拿得起放得下嘛!
  昨天下午我进城,一是到银行预交400元电费煤气费。还要买猫粮(五元一斤和七元一斤的两包)。最主要的是排队买包子(一元一个肉包、菜菜包、馒头七毛),下午三点开卖,往往不足十几分钟就卖光,我是排队的第一个,后来一位莱太太和一个钟点工,抢在我前头买了。正在此时学校总务的“朱玉琴”来和我打招呼,意思是担心怕排在后面买不到,请我给带十个糖包子,说她小女儿打电话给她想吃糖包子啦,可怜让老太婆替她排队,这使我想起她小女儿本省就是所谓的白案师傅(做糕点),难道自己不会蒸包子吗?年轻人大概嫌麻烦吧。小朱(也七十岁啦)跟我说起刚死不久的“夏副校长”的死因:“他过年时要不到广西乡下去,也不至于死的那么快,那个地方县里小医院根本抢救不了,到医院就死啦。”说起这位副乡长,从部队转业下来,先当总务科,后档后勤副校长,开始也算春风得意,可换届时原因不明就下来啦。自此以后逢人便说他想不通,要党委给他个说法,他要请局领导给他个明确答复。后来据说干部处的答复是:“干部就是要能上能下嘛,怎么只能上不能下呢。”他一口咬定他又没犯什么错误,为什么要撤换他?让人想不通。后来身患癌症(曾一度治愈)但生活不够注意,对不当校长总是耿耿于怀,直到退休始终气不顺.....我觉得他心胸不够开朗,郁闷于心,因此后来身体每况愈下,直至得了癌症可能有一定关系。
  从上所见,人活在世上,总是有“七沟八坎”的,切不要把名誉地位看得过重,这一点要想想第二代领导人,能“三上三下”历史上少见!他还能活到了九十三岁,应当说不简单啊!奉劝年轻的网友们,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能常想想“上山容易下山难”要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活得久一些.....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收藏此篇日记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内容:

贴图:

贴图预览(VIP会员专有贴图)
       
 
 
《凡人琐事》
 
   2011年4月25日:仔细琢磨有道理    
   2011年4月24日:上坟可是件大事儿    
   2011年4月23日:名不正言不顺    
   2011年4月22日:体检    
   2011年4月21日:凑热闹图新鲜    
   2011年4月20日:重读过去的一篇日记    
   2011年4月19日:预测《家常菜》结局    
   2011年4月18日:听老姚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