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决定,一个人去看了电影,说不上为什么。 进影院之前,看见月亮开始升起,很圆,今天冬至。给翔子打了个电话,说我看电影去了,他第一句话问,和谁一起看。我说单位同事,四个人。 可能是我错了,该说实话,可我不想给他负担和压力。也不想让他猜。 在附近的书店,买了一本池莉的《来来往往》,拿着书,一个人进了影院。 电影挺搞笑,姜文很霸气,镜头里的影像都很张狂。
觉得远远近近,总有那么个人在用各种方式保护自己。他是上帝还是神灵,谁也不清楚。散场回家,躺在床上,用三个小时,重新看完了那篇《来来往往》。关灯,又到半夜。 多年以前看过的这部小说,在这个平静的傍晚出现在眼前,是为了提醒我吗? 因那个揭发自己的想法,一直不安。以至于夜里4点就醒来。 凉凉的空气里,半睡半醒的状态中,脑海中出现很多模糊的画面,关于小说关于现实,交织在一起,乱乱地向外冲。 一场还未发生的揭发,已被各种往事冲得支离破碎。
想想,和虾已经认识了很多年,而这些年,是我建立信心的时间,是我度过艰难的时间,也是我迎接碰撞的时间。 《海边的卡夫卡》中,那个小男孩很想知道玻璃球中的花朵,是真是假,于是用锤子一点点敲碎了它。最后才明白,它们其实是一体的,并不是单独的花放在了单独的玻璃球里。 对虾的认识和看法,和那只玻璃球一样,和他的来往和我这么多年的情绪已经混在一起,很难把他像那朵藏在里面的花一样,单独拿出评价。 如果真要写,只能把那些过往的事情都写出来,对我来说,这是残酷的。 很犹豫,因为早晚要面对自己,很犹豫,也因为坚守了这么多年的外壳,是否会因此破坏。 这几天,有些乱乱的,感觉出不安,感觉出固有的平静水面,出现涟漪。 对,我是一个害怕改变的人,是一个有梦想,却要坚持收起翅膀的人。 是因为我想的太多?怕的太多?还是收获和失去的都多?
池莉真是一个非常清醒的人,她把生活的真相用故事和盘托出,用简单的“来来往往”归纳了一切。 时隔多年,再看这小说,体会出了很多,关于坚持,关于无奈,关于男女。 来来往往的,都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只是个案的主体不同罢了。 昨天下午,用从工作中偷来的时间,悄悄看完的那部《霍乱时期的爱情》,让我重新开始重视,爱情的真实。
总是低估了,自己和对方的丰富性,以为在这丰富中,会“总有一款适合 你”,因此而感动、因此而冲动。 可是,这丰富其实是一团火,希望却总是一个梦。 火会照亮了梦,还是会,照醒了梦? 我们,到底想享受什么?是丰富中单一的快感,还是丰富之后的无奈。 在来来往往的目光里,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找个主题出来。 主题是什么? 写,还是不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