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人 可能在自己的记忆中得到的太少 挨冻、受饿、大人节衣缩食 可能是那一代人的记忆 所以 等到自己当家做主的时候 等到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 把能给的都给了孩子 ——吃的、穿的、用的 目的是不再让自己的孩子 再像自己一样因为物质的匮乏 而留下痛苦的记忆或者遗憾
在生活上 我们给了孩子太多的关爱 我们对孩子的爱全部融化在对孩子的“有求必应” “人有我有,人无我有” 甚至有时刻意掩盖挣钱的艰辛
我们的孩子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 从小习惯了 从父母那里得到 很容易的得到
于是 在他们的脑海里 似乎没有生活的艰辛 似乎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靠艰苦努力得来的
因为 他们没有体验 甚至没有机会感受父母生活的艰辛 在他们的词典里 没有“艰辛”二字 因为他们太顺利
从小习惯了 从家人那里得到爱 得到关怀 得到太多 甚至都忘了 家人也需要爱 需要关怀 需要孩子的回应
当他们走向社会 从父母那里习得的与人交往的本领里 缺少了爱 缺少对他人的爱 对他人的关怀 他们不知道 爱是相互的
习惯了得到 不记得付出
这是这一带孩子的确实 所以 我们要给孩子 表达爱的机会 锻炼他们表达爱的能力 训练他们付出爱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