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渐暗了,仰头看着窗外,淡淡的灰蓝色的天际,若有若无的漂浮着几缕不知形状的云彩,犹记得下午那特别蓝的天,那特别耀眼的白云朵…… 床单被褥已经洗过,并重新装进棉被,此刻正在身后的床上,幽幽地散发着太阳味。我靠着床边,坐在地板上,继续享受着阅读时光。 我看呆了,看傻了。 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一本七年前出版的宗教悬疑小说,似乎早有耳闻,但我从来不是个爱“赶时髦”的人,就象对服装一样。一本小说,如果不是它主动进入眼球,并充分地吸引我,断然不会为了赶时髦或者所谓的名气而去买来阅读。 必是某种机缘巧合,买书,看书,我有一种奇妙的“直觉”,或者说是习惯。不喜欢借书看,喜欢买新书。在书店,一种奇妙的嗅觉,或是感应,将我带到“她”的身边,随手拿起,大多数是塑封的,只能看到封面,感觉告诉我:买下来,这是本好书!有时口袋里只剩下一百元,我也会买七八十元的书。从此她便属于我,我买的,必定能够把我深深地吸引住,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思索…… 早晨没起床,就在床上看着,连早饭也是妈妈端到床边。女儿起来了,又来找我玩,我却一再地“嘘——”请她保持安静。她只好自己玩,又问我可不可以看电视,“好吧”,乖巧的女儿马上保证:妈妈,我一定不会影响你看书的。(我真不是个好妈妈)可书实在太好看了,时时处处精彩的伏笔、悬念、转折、危险……我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哇,太好看了!!!哇,怎么这么好看啊?……好几次女儿诧异地望着我,来张望书里的内容。“韵韵,你长大了一定要看这本书,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 无论以前看过多少的书,这是第一次对女儿说这句话。其实不用多说,我的女儿早已承袭了我的爱好,我的习惯,融入血脉的对书的挚爱。才八岁不到的她,早已能够独立阅读一般的书籍,她对书的喜爱甚至常常让我担心会不会影响她的视力。 和同事,一位同样喜爱阅读的朋友谈论过这本书,她说《达芬奇密码》是一本比较艰深难懂的书,一本很“绕”的书。是啊,且不说遍布全篇的曲折离奇的情节,光是书中涉及的文学艺术遗产,宗教历史传说和教义,就足让我大开眼界,收获颇丰啊,为此我还特意百度了达芬奇的诸多名作:《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等等,蒙娜丽莎居然是个男女混合体?岩间圣母中高举过耶稣头顶的罪恶之手?最后的晚餐中耶稣身边的抹大拉的玛利亚……且不说这些论断与传说的真假,但本书前言中作者明白表示:“书中所有关于艺术品、建筑、文献和秘密仪式的描述都是准确无误的”我想,书中所言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就算不可信,至少也让我大开眼界,让我这对西方艺术史宗教史一无所知的人对这方面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吧! 巴黎卢浮宫,达芬奇名作……颇有几分向往…… 还是不幻想了,继续读吧,刚刚百度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了书评者对这部作品几处败笔的描述。任何哪怕再成功的文学作品,总有其败笔的,就象以前看《战争与和平》的时候,那罗里罗嗦的节外话(背景描述)让我头都大了,用超强的意志力才让自己以不亚于读其它精彩情节那样的耐心读这些内容。我喜欢用自己的喜好与判断来感觉一本书的成功与失败,好与“坏”,精彩与“败笔”。 继续!希望在我“务正业”之前,把这本书看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