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交心,师恩沉沉。己之力弱,无以为报。仅将自己几年来写在自己日记本上的有关龙哥的点点滴滴摘录出来。一切恍若昨天。他没有离开过,他一直在我的心里。
2004年4月16日 星期五 晴 搬到文化局下面原建行现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写《南海文化志》。有幸同文化科李科聊天。他是本次《文化志》的主编。李科是一个很有性格和才华的人。跟我谈艺术创作、戏剧、人生道理等。 他给我的忠告是:没有社会关系,想进步,唯有靠自己的努力。别人不喜欢做的事情,自己要去做。一个人有多坏,都有他的难处,要看开一点。 我突然之间明白一个道理,人生处处都是学校,每种事情其实都是一个科目,只要你去用心经营、学习、复习,才能考出好的成绩来。因此要学,要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往前往上看。
2004年5月31日 星期一 睛 这几个月发生了一些事情,都没有记录。 在局方志办呆了一个多月。每天都有机会和李科聊天,无所不谈。李科可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的话剧在全国很有影响力。
2004年6月8日 星期二 晴 今天跟杨局聊了一下天,他说写公文跟其他东西不同,写公文无多大创造力,写其它东西,包括诗歌、文章等,是一种福气。这跟上次李科跟我讲的如出一辙。李科也说可以从事戏剧小品是一种福气。 在前辈的面前,自己感到渺小。 真不知道未来自己会成为什么模样,是平庸无知,还是像杨局、李科一样博学多才。
2004年6月20日 星期日 晴转雨 昨天星期六在平洲影剧院搞南海区民族器乐大赛。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感觉得好,总体水平很高。 相信再过多年,这种深厚的民间艺术会逐渐失传,因为后继乏人。 在回来的车上,杨局、黄主席、李科、林科对比赛进行了些评点。他们以前是从事粤剧行当的,是南海这方面的元老级大师傅了。
2004年7月4日 星期日 晴高温 前几天,和李科、明哥等方志办的人去中山文化局参观学习。参观了一下孙中山故居,晚上逛商业步行街,住迎宾馆。
2004年7月8日 星期四 晴 晚上跟李科去松岗文化站。他去指导松岗排练他改编的《纳米测孕》。 真的受益匪浅。他亲自示范讲解如何走位,如何表达。那三个20多岁的小青年演得还真不错。 足见李科的水平了,对声音、语言、动作、舞台的理解,他戏剧的造诣都不得不让人佩服。而且剧本经他一改,就极度搞笑。他真的有演戏天分。一名戏剧艺术家。真真切切的艺术家。 艺术是一项复杂的东西,不是我等三两天就可以理解得了的。
2004年7月10日 星期六 晴 到底能否不用太复杂而能在社会上生存下来?能否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过一份平静有序的生活呢?争争斗斗过一生,平平静静也是过一生,何必搞得那么复杂呢?刚做了半年机关工作,竟然开始有一种厌世的感觉了。能像李科一样活着就挺好。 以前总是在想自己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在想再过几年会如何,何处是归宿。人的一生时光其实很短暂,人的力量也是很渺小的。但是人生才刚起步,竟然有那么多的不自在。可能一个要有一定的度量才行,想太多了。
2004年9月1日 星期三 晴 这几个星期都上办公室帮忙,很久没和李科聊过天了。
2004年9月22日 星期三 晴 今晚跟龙哥去里水看“乡情如歌”小品送戏下乡演出。里水冠了名“迎国庆、贺中秋”晚会,但是以小品为主。南海剧协搞的此次“乡情如歌”小品下乡,将到各镇轮番演出。有些节目很好,尤其是龙哥演的《打小人》就更精彩了。在露天演出,而且是乡镇,更多的人是看热闹,所以不必有太高的思想层面,最好能搞笑,娱乐大众。 编好一个剧并不是那么容易,除了剧的内容外,能贴近百姓就更重要了。群众是不会去研究高雅艺术的,有周星驰、黄子华的就够了。龙哥在这方面可真厉害,写情深一片的可以写到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写搞笑的,可以让观众开怀大笑,真是难得的人才。
2004年9月23日 星期四 晴 晚上跟龙哥他们剧协的人去丹灶送戏下乡,“乡情如歌”小品演出。龙哥、芬姐和老马他们演的《月亮走,我也走》很搞笑,演得很好。肥佬添表演《计划生育好》也很好笑。我帮忙搬道具和布置一下舞台。
2004年9月24日 星期五 晴 今晚又跟龙哥去黄岐白沙村演出,很热,特别是舞台的灯光照得犀利。 这是真正的送戏下乡,入村演出。 由于其它安排,“乡情如歌”小品下乡要暂告一段落,下一阶段迟些再布置。 总体说来质量很高,至少很多比何宝文他们的演得要好。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对小品有更多的了解和熟悉,也知道了什么是台前,什么是幕后,神秘的幕后到底有什么。我发现,这班演员,个个每次演出都流露出一种自豪感,可能是他们特有的东西吧。 龙哥最成功的地方是对戏肉有充分的把握,看他的表演不像表演,倒真的像是生活一样,舞台和某种生活情境十分相似,芬姐也是。完全入戏了,戏肯定好看。 这段时间,跟龙哥聊天,也知道了以前南海文艺宣传队的一些情况,那个有些荒唐的年代。 自己才真正感觉到创作是多么困难的一回事。一个作家要写真正反映百姓心声的东西,是很难的。闭门造车,没有到民间体验生活,作品都是浮夸的,不切实际的。只有真正经历过苦难,承受过生存压力,有百姓一样无奈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才真正贴近生活,才能让真正的人民舒心。 倘若将此次这些节目搬到高校,又或者进入更高雅的一些殿堂,可能就跟观众擦不出什么火花来了。观众是创作一定要考虑的因素。所以舞台、剧本、表演及受众是密不可分的。 倘若在露天演出,人多嘈杂,那么一定要在设计上多些动作,夸张一些,以弥补声音不能表现的效果。 几次跟着龙哥他们下乡,感觉一下子回到了他们年青在文艺宣传队的时代。装车、抽烟,几个人,农民车辗转各地,吃快餐,摆道具,演出,收道具,吃面包,收队深夜归来…… 这简直就是一种快乐而幸福的生活!那个年代心灵简单快乐的重现。
2004年10月20日 星期三 晴 晚上,和秋姐、伟以及阿忻一起去中山公园玩。有四川自贡的火龙表演,吃棉花糖。后回燎原路喝辉记糖水、吃猪脚姜。挺开心的一晚。
2004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冷 今天跟龙哥和图书馆的馆长们一起下乡进行乡镇图书馆年度检查验收。去了丹灶、西樵、九江和沙头。 中午在西樵吃饭,晚上在沙头。龙哥带我们去参观了他的新房子,临江而居,环境清雅,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有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室内设计色调中和,茶艺室,书房,字画等等,非常有文人的气息。价平屋大,抵!
2005年3月1日 星期二 阴雨 天气差,今天又冷又下小雨。 先进性教育活动,到官窑凤岗村送戏下乡。 再富裕的地方也有穷人。 天公不作美,只能将晚会搬进了村的祠堂里。晚会有些歌舞,总体以乡情如歌的小品为主。杨局和东哥演出了龙哥写的《临时临工》,终于有机会观看这个传说中的经典作品,太精彩了,太美妙了。 妙就妙在以祠堂的青砖墙为背景,舞台天然,古朴沧桑,灯光朦胧,境界全生。一张竹椅,最简单不过的道具,放在旧阶砖的地面上,与小品的气氛完全相衬。 村民聚满了祠堂,密密麻麻。天气很冻,但洋溢着春天的温暖。这台充满温情、幽默搞笑的演出,无任何瑕疵,浑然天成,心领神会,让人感受到文化和戏剧真真切切的魅力。 这也令我对文化有更真实的体会,非功利性的,真正是为艺术为百姓而生的作品,它的精神力量才具备真正的价值。 群众会心的笑容和孩子们天真的笑声,与这旧祠堂融为一体,真是无法比拟,妙不能言。这或者是龙哥在文艺宣传队表演时的画面吧。太经典了! 人生其实都是在寻找着一种感觉,或者说是幸福,或者是心安理得。 在凤岗村的祠堂里上演着的这一出好戏,这一个宁静而充满笑声、充满感激、充满思绪的夜晚,我想将会成为我人生记忆中最难忘的时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