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记本:《心儿飞吧》

评论:0  

2009年1月28日

晴朗

星期 三

放假第六天:初三小舅家
作者/碎方脸  
    其实今天本来还真没安排到小舅这来,早上早早就起来了,在家晃荡了一早上,由于上次有个同学不知道土门那里有家“陕西第一碗”,而且今天自己本来也就计划去那吃的,寻找下那种熟悉的味道,先介绍下要吃的东西名叫:葫芦头,至于介绍么,我去找段……:

  西安市著名风味小吃。葫芦头,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1929年以前,西安市有两家“杂羔摊”(即用猪内脏制作的食品),其中何乐义经营的杂羔以猪大肠为主最出名。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象葫芦,因此叫葫芦头。到了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据传唐时医药学家孙思邈在长安一家专卖猪大肠的小店里吃"杂碎",吃后觉得腥味大,油腻多,问及店家,方知制作不得法。于是孙思邈告之窍门,并留药葫芦供店家调味。此后"杂碎"一改旧味,香气四溢,每天顾客盈门。店家感激孙思邈,特将药葫芦高悬门首。"葫芦头"由此得名。葫芦头做法、吃法与羊肉泡馍相似,现以南院门"春发生"为其正宗,品质最好。
  基本制作工艺是:将猪大肠洗净,经焙烤、煮后切片或丝。将掰成白果大的馍粒放在碗中,再将大肠、熟肉、鸡肉或鱿鱼、海参片整齐地排放在馍粒上,用滚开的专制肉汤浇3~4分次,使碗内馍块浸透汤汁,然后放入料酒、调料水、味精、香菜末和蒜苗丝,最后再浇上汤汁而成。食用佐以糖蒜、泡菜、辣子酱。其特点是,汤酽味醇,鲜香适口。春发生葫芦头已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预知更加详细的内容请自己上网搜寻关键字“葫芦头”,会有更加详细的介绍。

    再次品尝到家乡的特色小吃,那感觉就是一个爽,搞点小菜,添点小酒,那生活太滋润了,吃到最后把我撑得实在受不住了,但是却还想继续吃下去,太好吃了。也许会有很多人问不是陕西泡馍最出名么,怎么不吃泡馍吃葫芦头么,解释下,我是一个地道的西安人,从出生到大学毕业一直都在西安生活,所以对西安的小吃是相当熟悉,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对不各个地方的许多家泡馍馆泡馍的品尝之后,感觉现在的泡馍比起之前的来说确实差了太多太多,去年十一回来的时候还专门跑到北院门后便老米家(号称最好的)去赶场,但是吃完后那种失望的感觉就不要提了,所以现在吃泡馍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还不如改吃别的呢,建议:可以去旁边那家陕西第一碗去吃小炒,感觉还行。


    说了这么多全在介绍小吃了,言归正传。早上临出门前才想着今天反正闲在家里,还不如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到了去小舅那,反正没事,而且因为之前家庭里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导致他现在和我们姥姥这家人基本不怎么来往,从去年开始才开始第一次重新接触,为了让大家的关系搞的不那么僵,慢慢的趋于缓和,也许家人在乎面子上的事情不好意思互相沟通(一个比一个倔),我这个做外甥的也就努力接触一下吧,希望尽量能够缓解一下彼此之间的矛盾,释放这十几年来所积攒下来的怨恨吧,而且现在不管在哪儿方都已经不再存在什么仇恨了,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退半步海阔天么么。毕竟都是亲人,体内都是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嘛。在那冻了一下午,再加上下午陪着喝酒越喝越冷。过年三天,连着喝了三天酒了,估计明天还得继续了……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收藏此篇日记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内容:

贴图:

贴图预览(VIP会员专有贴图)
       
   
 
 
作者近期日记 《心儿飞吧》
 
   2009年1月28日:放假第六天:初三小舅家    
   2009年1月27日:放假第五天:初二聚会姥姥家    
   2009年1月26日:放假第四天:初一聚会奶奶家    
   2009年1月26日:过年啦    
   2009年1月25日:放假第三天:大年三十    
   2009年1月24日:放假第二天:同学聚会    
   2009年1月23日:放假第一天:回家    
   2009年1月22日:期待?不舍?    

 

 
年轮网络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