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都要回顾这一年走过的历程,做了些什么事,去了那些地方,接触了些什么人。今年还多了一项内容,开始注意在每一段时光里,心灵深处,又有了那些新的感受和心得。听过《百家讲坛》以后,特别是听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这种意识更强了。开始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悟和知性。尤其是于丹讲到:孔子认为,人生有三个阶段,需要过好三关: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她还说,人的前半生要学会“加法”生活,后半生学会“减法”生活。这些都是人生的大智慧,对于我们年逾知命之年的人,人生已经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沉沉浮浮、曲曲折折……数不尽的甘苦,道不完的酸辛……当我们再看到这些启迪人生智慧的睿智心语的时候,真是豁然开朗,倍感温暖,那一刻明白了什么叫“醍醐灌顶”。
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真是充满了戏剧性。其中的曲折和无奈,是新的一代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的。小的的时候,家在农村,根本没有书可看。书香门第用于儿童启蒙的《三字经》《弟子规》,压根就没看过,也没人向我们灌输。父母都是识字不多的人,能够给我们的知识,都是些世代相传的规矩和习惯。现在想想,这些都来自于儒家的思想。比如:“出门告,归来面”。母亲从我们懂事就这样叮嘱,我们也做的很好。比如有长辈在场的时候,我们总是规规矩矩,不大声说话。家里人吃饭总是都到齐了,一起端饭碗,互相有谦有让,好的东西总是剩在最后,小的总能多吃一点,充满了温馨和友爱。上学了,学的都是白话文,古文很少。那时,我家一个邻居是来自山东的移民,家里有一本《秋水轩尺牍》,还有残破的木刻本《三国志》我那时不识多少字,但喜欢看书。和人家借来,反复猜上面的字,猜字面的意思,虽然懵懵懂懂,囫囵半片,但也乐在其中。从中认识了不少繁体字,但道理、智慧却没有太多的受益。稍微能够懂得道理的时候,就是文化大革命,一切都颠倒了,到处都是破“四旧”,立“四新”。弄得父母祭祖扫墓,都要偷偷摸摸的,少年的我,既不敢公开反对父母,也不想和他们真心“合作”,凡是这个时候,内心总是不那么情愿,自然也不会受到心灵的洗礼和传统的教育。
对孔子的认识,也是在批判“孔老二”声中,一知半解的。“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是人生大智慧的语录,当初可都是受批判的反面观点。于丹在《百家讲坛》的讲座,我从头听到尾,网友从外地第一时间把书给我寄来,自己把二十多年前买到手的《四书五经》找出来,翻翻看看,倍感温暖。
反思自己的人生,能够走到今天,还要感谢父母的教诲。虽然他们没有给自己讲过多少做人的道理,也没有传授多少知识,但我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忍耐、包容、慈爱、悲悯,还有他们内心的淡定和从容。这一切,根源还是儒家思想,是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