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记本:《从中原到江南》

评论:10  

2006年9月27日

晴朗

星期 三

长辈们
作者/雪村静树  
     “我要讲述他们的故事,最真实、最平凡的故事。我要讲述他们在尘世的逆旅中爆发出来的生命的尊严,我要讲述他们在黑暗的死亡面前最后一次绝望的挣扎。他们,每一个不会载入史册的人;他们,每一个随风而逝的灵魂。
    爷爷们失败了,他们没有获得丰裕、自由和快乐的生活;爷爷们胜利了,他们分担着命运的坎坷和岁月的蹉跎,他们的生命在一刹那终结,他们的生命却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大放异彩。”
                                   ——摘自 余杰《香草山》
             
                   
    想起我的童年,总会想起我的姥姥。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很疼我,我现在还很怀念姥姥用搪瓷缸给我烧的肉丁稀饭的香味,怀念跟着姥姥捡树叶的快乐清晨,怀念听着姥姥嘤嘤的纺线声入睡的安宁夜晚。姥姥已经离开我们有11年了吧,但她慈爱的笑颜还温暖地长存我心。
    我的故乡是豫东的一个小乡村,姥姥的家乡却在湖北铁山。那是一个革命老区,姥姥的父亲是早期的共产党人,后来被杀害,以鲜血浇洒了自己的信仰。所以姥姥是烈士后代。后来因为饥荒和战乱,姥姥全家逃荒,途中还丢失了自己最小的弟弟,姥姥也在辗转迁涉中与家人失散,流落到了河南,被一家好心人收养,后来嫁给了我的姥爷。姥爷是我们当地的一个乡绅,家里开着油坊,买了一些田地。他乐善好施,逢年过节会摆流水席招待乡亲们。其实我们那里的乡村就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大家族,姥爷经常帮助乡亲们,跟他的族人们关系很好。但是解放后,姥爷被划为地主,关进了监狱。姥姥当然也受到连累,被批斗,家产被抄空。那时候姥姥湖北的老家人找到了姥姥,他们地方政府开出证明姥姥是烈士子女,要把姥姥接回湖北。但是姥姥为了一双儿女,为了姥爷,放弃了回老家的机会。我的母亲小小的年纪就要步行几十里的路,给县城监狱里的姥爷送饭。她后来给我们讲起往事,就流泪。姥爷不久就与世长辞了,只有姥姥带着我年幼的舅舅和母亲生活。
    舅舅是姥爷前妻留下的儿子,虽非姥姥亲生,但姥姥非常疼他,对他报很大的希望。在艰难困苦中一直供应他上学,直至把他供应考上淮阳师范。在我们那里,也许舅舅是同辈人中学历最高的吧,他的弟兄们大多一字不识。舅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投笔从戎,因为有文化,他做到了一个师的参谋。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他多次立功。但舅舅是一个太冲动的人,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前线多大的苦都受了,在军队开拨回石家庄修整的时候,他却爱上了当地的一个漂亮姑娘,也许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他未经批准就离队带这个姑娘回家探亲。在那个纪律严明的时代,他当然被严肃处分,念在以前的功劳上,把他作为一个普通士兵退伍了。舅舅后来当过工人,搞过建筑队,卖过化肥,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现在他七十多岁了,在家乡当一个普通的农民,每月有几十元老军人的补贴。但他的好多战友,都在省里和军队做老首长了。不过他回家也有回家的好处,在文革中他没受到冲击,不然以他的出身,地位越高越被打倒的厉害。
    因为姥姥把家里所有的收入都供应了舅舅读书,我的母亲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母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在生产队中,她因为勤劳苦干,被编到”铁姑娘连”中,我们家乡灌溉用的水渠,母亲讲起来,好多就是她们这些“铁姑娘”们挖的。那时候不知道要挖多少立方的水渠,才能挣一个工分。而这些工分都成了供应舅舅上学的干粮和红薯。
    我欣慰的是,姥姥在去世前看到了我考上大学,这是她最高兴的事。我遗憾的是,我还没来的及用我的工资孝敬她,她就永远地去了。我每次回家,都会到姥姥的坟前烧纸,在火光中,我又仿佛看到了慈爱的姥姥,又想起她坎坷多难的一生。
  
    爷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我却清楚地记得他的样子。他上过私塾,也喜欢读书。在我家我总能找到一些油印的竖排本的三国演义之类的古书。听父亲说爷爷非常疼我,经常抱我,这也许就是我那么小却能记得他的容貌的原因吧。
    爷爷有几个祖传的秘方,可惜到我这一代失传了。他特别会看眼疾,经常有人跑很远来求他看病。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他又是一个有知识的人。在解放战争中,爷爷推上架子车去支援前线,在连天的炮火下百万支前的民众中也有爷爷的身影。爷爷回家时还有解放军发的光荣支前证。我觉得爷爷是一个有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人。
    爷爷有两个儿子,大伯和我的父亲。我见过爷爷,却从来没见过大伯,他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关于大伯的印象都是长辈们讲给我听的。大伯是解放后我们大队的第一任书记,每个提起他的老人都说他是个焦裕禄一样的好干部。他带领大家挖沟修塘搞生产,廉洁自律。在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那时候是集体吃大锅饭,因为厨师多给爷爷一点饭,大伯竟然开会点名批评厨师和爷爷。后来大伯积劳成疾去世了。我虽然从来没见过大伯,但是我仍然尊重他。
    大伯有六个子女,他去世的时候,最大的孩子才十多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中。我家是姊妹七个。父亲一人挑起了养育这十几个孩子的重担。大伯家里的地全部都是父亲帮着种的。大伯家的三个男孩,我的大堂哥父亲送他当了工人,他很能吃苦,做到了一定的职位。二堂哥和三堂哥父亲送他们上了大学。这也算是父亲可以告慰大伯了。
    我的父亲年青时很英俊,上过学,退学后大伯当书记,父亲到镇上供销社工作,能写会算,还会弹扬琴,拉二胡。但这都是父亲年青时的事了。我印象中的父亲,好像从来没轻松过,他的负担太重了。父亲受爷爷儒学教育的影响很深,在他的内心,一个是孝顺,一个是仁义,这是最核心的道德。他娶了我的母亲,他有文化家庭背景又好,已经被作为入党和提干对象考虑了,领导让他跟我母亲划清界限,但是父亲决不愿做这样的事,由此失去了入党和提干的机会。在文革中,疯狂的人们把供销社主任,那其实是一个很厚道的老实人逼到跳井,是父亲不顾安危一手抓一条竹竿,下到井里把他救上来,手指却被尖利的竹子划掉一块。父亲总是说,对人要厚道,做事要仁义,要讲良心。大伯去世后,他一手抚养我家和大伯家的十几个子女,不仅仅是养我们,而且累死累活也要我们上学,连大伯家在内,我家共有五个大学生,我们村里的大学生基本上全是我家的。要知道这是在农村啊,父母要有多大的劳累!父亲对我的奶奶,姥姥都非常孝敬,这在我们那里是传为美谈的。仁义。孝顺,还有对子女不遗余力的教育,我想,父亲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他的人生非常伟岸!    
给此篇日记加一个苹果 收藏此篇日记 显示可打印的版本

此篇日记网址:

朋友的E-mail:

 
   
 
 
 
 
   

  来自:温雅林   时间:2006-9-28 19:46:36   

内容: 可敬的老一辈!

 

  来自:质本洁来   时间:2006-9-28 20:41:48   

内容: 老辈人很不容易啊!我也是姥爷姥姥带大的,对我的姥爷姥姥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是工作后没来得及孝顺老人家,两位老人就离开了我们。

 

  来自:悦泽   时间:2006-9-29 20:53:23   

内容: 我能想象到你写的,在农村有的时候一个庄里才能出一个大学生,你父亲的确很了不起.

 

  来自:蔚安然   时间:2006-9-29 20:58:17   

内容: 从平淡的文字中,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坚忍,无私,和善良,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知道该歌唱谁!

所谓山,所谓水、、、、、

 

  来自:芝兰依依   时间:2006-9-30 8:37:06   

内容: 听着呢~~~~~

 

  来自:紫兰雅韵   时间:2006-10-2 14:04:43   

内容: 看过哦~~~

 

  来自:月溶秋水   时间:2006-10-3 19:27:47   

内容: 令人尊敬的长辈们~~
祝双节快乐!

 

  来自:远山秋枫   时间:2006-10-7 20:38:27   

内容: 你很幸运哦,我从来没见过我的爷爷和姥爷,连我的奶奶和姥姥也是在我6岁之前就去世了,我的记忆中只有妈妈的伟大的爱-----

 

  来自:放花无语对斜晖   时间:2006-10-9 9:16:22   

内容: 历历在目的不仅仅是长辈的坚忍善良,在文化的传承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来自:人淡若菊   时间:2006-10-11 22:03:36   

内容: 你的故事也让我怀旧起来,看来你也经常听父辈回忆往事哦。相对而言,我们家的故事要简单多了。

 

内容:

贴图:

贴图预览(VIP会员专有贴图)
       
   
 
 
作者近期日记 《从中原到江南》
 
   2006年11月17日:女儿懂事了
   2006年11月15日:文章发表了
   2006年11月10日:做个“星”爸
   2006年11月5日:读《梁启超传》
   2006年10月19日:饮茶
   2006年10月17日:读书
   2006年10月11日:最累的一天
   2006年10月8日:十一南京亲情之旅

 

 
年轮网络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