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我曾经多次路过,但一直没有在这里下过车。也早就知道有风景区“千山”,但总觉得它就座落在我们东北,来往方便,就没有急于来。总是这次推下次。下一次再路过,就想先去远处的景点,回来再说。等回来时,往往兴致就减少了许多,全然没有来时的热情。年复一年,直到这次外出到大连,才动起去鞍山看看的念头。 其实,现在这个季节,是北方旅游最淡的季节。一是气候不好,春寒料峭,和冬季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二是环境不好,冰雪刚刚融化,大地万物还在沉睡中,景色萧疏;三是管理不好,多数人都在放假,服务设施基本处于停顿状态。但我每次旅游,都是慕名前去,看的是景色,体验旅游的乐趣。并不计较人多人少,也不购物,不想享受别人的服务。越是肃静、清幽,越能进入欣赏景色、陶冶性情的优雅心态。淡季游胜景,别有一番情趣。 果然,乘车来到千山,四处冷冷清清,游人寥寥可数。售票处倒是有人,买了票,进入景区,几乎见不到人。只得按照旅游示意图和路边的指示牌,边走边欣赏。 千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鞍山市区东南17公里处。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是长白山的支脉。整个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经辽阳、海城、盖州、岫岩,止于金州。南北绵延200多公里,纵贯整个辽东半岛。 千山以峰秀、石俏、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植被茂盛,景庙交融,四季景异,交通方便的独特风格,被列为东北“诸山之冠”,推为辽东名胜之首,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千山为“园林寺庙山岳型风景区”,被誉为“东北明珠”。 千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时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踪迹,隋唐代起有了庙宇建筑,到辽金已发展成远震辽左的著名佛教胜地。“祖越”、“龙泉”、“香岩”、“中会”、“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进入千山,使千山的庙宇有了进一步的增建,发展到七寺、十二观、九宫、十庵。千山庙宇布局巧妙,建筑宏伟。 因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在没有导游,没有交通工具,在一天的时间里看遍所有景点。我只选择了天上天景区。这里以自然景观为主,以奇峰、怪石、古庙、岩松而著称。 我先进入了座落在半山腰的“龙泉寺”。龙泉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它座北朝南,居于群山环抱之中,景色优美,是千山僧庙之中规模较大的一座。费效通在这里写下了“南有黄山,北有千山”的题词。黄山有迎客松,千山有迎宾石。寺门外的巨石就是龙泉寺的迎宾石。山门迎面影壁墙上写有王尔烈在他5l岁锦衣还乡与翰林院同仁游千山时所题写的诗:“鸟引花迎到寺门,翠屏环拥绀宫尊。一千峰里烟霞胜,十六景中图画存。绝壁时悬云外屋,怪石皆走石间根,来游总向西堂宿,琼岛虚舟惬梦魂”。 顺小路而上就来到王尔烈书房,它座落在龙泉寺净瓶峰北人造平台上,为民式建筑的瓦室三楹,阁前瓶峰对峙,峰尖与阁尖齐举,阁后万松簇拥。王尔烈从18岁在此读书,7年后(1753)25岁的他考取乡试拔贡。 27年后(1771)考取二甲一名,入翰林院作四库全书的编修。成为陪伴嘉庆皇帝读书的师爷。 走出书房,对面山峰为净瓶峰,它看起来很小,即是千山一千座峰其中一座,酷似花瓶,上有松树。王尔烈净书房取名为“琼岛虚舟”,这山峰被王尔烈称为“琼岛”,“虚舟”是指他的书房。在净瓶峰还刻有“屏藩独峙”四个字。 参观完王尔烈的书房,沿石板路拾阶而上,向“天上天”走去。这条路也许好久没有人光顾了。石阶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撒满了枯叶。山路很陡,深掩于密林中。除了偶尔看到几只小鸟和喜鹊在林中飞来飞去,只能听到呼呼的风声。前后都不见人影,心里不免有一点恐惧。登山累的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身上感到热汗淋漓。路边有一根木棍,拾起来当作手杖,拄着它,省了不少的力气,也给自己仗了胆子。到达顶峰,心情豁然开朗,眼界顿觉开阔,举目远眺,群峰争奇,使人确有置身天上之感,鞍山市区一角也尽收眼底。著名景点天上天、七重天、九重天、天外天、一线天、一字天、夹扁石、无根石、木鱼石、鹦鹉石、可怜松、探海松、望天蛙等100余处都在这条石路的两边。有的看的详细,有的一走而过。也有的因为不熟悉,而被错过。 走下山来,早已忘掉了寒冷的天气。看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坐车回到了市里。 鞍山之行,孓然一身,冒着降温的天气,完成了一次自己非常满意的旅行。虽然感受到了有一点孤独,收获却很大很大……
|